
2024年4月20日,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将推出于渺和李勇的联合艺术项目“化石阳光、沉积之身”(Fossil Sunlight,Sedimentary Bodies),以及平行公共项目“在旁言说:从东北到四方”(Speaking Nearby: From Dongbei to the Worlds)。展览和公共项目由于渺策划。
从2021年开始,于渺和李勇组成的研究小组反复游走于抚顺的露天矿坑、尾矿山、工厂废墟,同时也走访了光伏场、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垃圾焚烧发电等新能源项目。抚顺拥有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是亚洲最早的现代石油炼化基地。百年来的工矿采掘彻底地改造了这里的山川河流和生态系统。目前的抚顺正在积极推动生态修复和新能源转型,由此也呈现出化石能源和新能源交织的地貌。在持续的行走过程中,于渺和李勇在抚顺的地表和地层中与众多“沉积之物”不期而遇:与煤伴生的琥珀、风化的胶片、纪录工厂沉陷的图纸、工人的诗集和书信……它们与新旧基础设施物相伴。展览将 “沉积”作为一个物质化的时间隐喻,交织着来自地球、神话、历史和个体的多重时空尺度。“化石阳光、沉积之身”从抚顺出发,通过影像、摄影和文献来探索化石能源采掘、能源基础设施、地质景观与个体生态感知之间的复杂互动。
从2021年开始,于渺和李勇组成的研究小组反复游走于抚顺的露天矿坑、尾矿山、工厂废墟,同时也走访了光伏场、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垃圾焚烧发电等新能源项目。抚顺拥有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是亚洲最早的现代石油炼化基地。百年来的工矿采掘彻底地改造了这里的山川河流和生态系统。目前的抚顺正在积极推动生态修复和新能源转型,由此也呈现出化石能源和新能源交织的地貌。在持续的行走过程中,于渺和李勇在抚顺的地表和地层中与众多“沉积之物”不期而遇:与煤伴生的琥珀、风化的胶片、纪录工厂沉陷的图纸、工人的诗集和书信……它们与新旧基础设施物相伴。展览将 “沉积”作为一个物质化的时间隐喻,交织着来自地球、神话、历史和个体的多重时空尺度。“化石阳光、沉积之身”从抚顺出发,通过影像、摄影和文献来探索化石能源采掘、能源基础设施、地质景观与个体生态感知之间的复杂互动。
上一篇: “行吟者的视觉志”——2024潘微个展
下一篇: 山鸣造物—俞衫杉、郭晓静双人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