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日我在南师读书时,曾由学生会安排在南大阶梯教室讲课:“怎样写钢笔字”。那时南大给我的感觉学习气氛浓郁,学生积极热情。从南师到南大距离很近,穿过上海路拐个弯就到了,两校学生交流频繁。后来我有一位同窗好友在南大执教并成立研究所,所以也时常来南大看望叙旧,坐而论道。南大、南师的前身都渊源于原中央大学,南师美术系先前是中央大学的艺术学系,只是后来院校调整而成了如今的不同大学。我的许多老师都是原中央大学艺术学系的老师,如秦宣夫、杨建侯、王达佛、卢是等先生,他们都是近现代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虽然学校分离,但教学还在原地,教学方式一如既往,即使艺术学系归属南师后,也有老师在南大讲授美学,艺教依旧。2008年我从南通大学调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参与筹建传媒与艺术学院的工作,这所大学也是从南京大学气象专业分离而来的,所以我在南京读书与工作都和南京大学有份远而不远的关联。
南京是六朝古都,魏晋风骨是颂扬至今的人文丰碑。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砖刻《荣子期与竹林七贤》生动地刻画了魏晋人物的形神,简洁的线条充分展现了晋人的风采。由画溯源,始知七贤的人格魅力也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塑像,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所在。此砖刻绘画深深地吸引着我,每一次去南京博物馆参观都有一种想画七贤的冲动,终于在1993年,我于南师读研时用近半年的时间完成了一幅工笔重彩画的绘制——《竹林七贤》,了却一份多年未以实现的夙愿,而后开启了我创作逍遥山水画的艺术生涯。
当王导、王敦兄弟俩簇拥着司马睿充满豪情地游走在建康大道,一个“王与马、共天下”的东晋时代开始了。清谈玄远,士大夫的参政多了一份洒脱与雅量;寄情山水,天地与人的关系在那时被不断探索与辨析。感悟自然、感悟生命,人们在山水览胜中得以畅怀,对自然山水的尊重、欣赏的意识前所未有。于是公元353年的上巳节,在会稽的兰亭上演一曲名响千古的春歌——"兰亭修禊",王羲之带着四十一位贤士"修禊事也","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他的这篇美文也成了我国行书的第一名帖,法书瑰宝,千年流传,至今光照书坛。人与自然相生相契,自然又予人以丰富的想象与哲思。缘于对《兰亭集序》的挚爱,1998年我创作了《兰亭修禊》。此画后来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而兰亭诗意也一直是我人物山水画追求的画境。
六朝风流彰显着衣冠南渡后的人文光华,它的影响力溢播整个东亚和东南亚,那时的建康是东方文化的中心,中华文化的版图空前浩大。盛唐的伟大承载着六朝的风流,唐太宗李世民最钟爱的是“兰亭集序”,欣赏的不仅是法帖的才子情怀,更是那潇洒的晋人名士的风采。宋代的山水画是我国山水画的历史高峰,然而没有晋人的山水情结哪有它的丹青图画,人文思想在前,绘画图式在后。
为此,我心仪六朝风流,我画斯人斯事、画斯人与自然山水的那份依恋,并努力用晋人逍遥山水的人文情怀来表达我对六朝风流的景仰。此次南京大学美术馆的举展也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丹青呈献。
是为序。
顾平
2024年2月6日于南京
南京是六朝古都,魏晋风骨是颂扬至今的人文丰碑。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砖刻《荣子期与竹林七贤》生动地刻画了魏晋人物的形神,简洁的线条充分展现了晋人的风采。由画溯源,始知七贤的人格魅力也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塑像,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所在。此砖刻绘画深深地吸引着我,每一次去南京博物馆参观都有一种想画七贤的冲动,终于在1993年,我于南师读研时用近半年的时间完成了一幅工笔重彩画的绘制——《竹林七贤》,了却一份多年未以实现的夙愿,而后开启了我创作逍遥山水画的艺术生涯。
当王导、王敦兄弟俩簇拥着司马睿充满豪情地游走在建康大道,一个“王与马、共天下”的东晋时代开始了。清谈玄远,士大夫的参政多了一份洒脱与雅量;寄情山水,天地与人的关系在那时被不断探索与辨析。感悟自然、感悟生命,人们在山水览胜中得以畅怀,对自然山水的尊重、欣赏的意识前所未有。于是公元353年的上巳节,在会稽的兰亭上演一曲名响千古的春歌——"兰亭修禊",王羲之带着四十一位贤士"修禊事也","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他的这篇美文也成了我国行书的第一名帖,法书瑰宝,千年流传,至今光照书坛。人与自然相生相契,自然又予人以丰富的想象与哲思。缘于对《兰亭集序》的挚爱,1998年我创作了《兰亭修禊》。此画后来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而兰亭诗意也一直是我人物山水画追求的画境。
六朝风流彰显着衣冠南渡后的人文光华,它的影响力溢播整个东亚和东南亚,那时的建康是东方文化的中心,中华文化的版图空前浩大。盛唐的伟大承载着六朝的风流,唐太宗李世民最钟爱的是“兰亭集序”,欣赏的不仅是法帖的才子情怀,更是那潇洒的晋人名士的风采。宋代的山水画是我国山水画的历史高峰,然而没有晋人的山水情结哪有它的丹青图画,人文思想在前,绘画图式在后。
为此,我心仪六朝风流,我画斯人斯事、画斯人与自然山水的那份依恋,并努力用晋人逍遥山水的人文情怀来表达我对六朝风流的景仰。此次南京大学美术馆的举展也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丹青呈献。
是为序。
顾平
2024年2月6日于南京
上一篇: 消失的海岸:杨泳梁个展
下一篇: 六朝风流·逍遥山水--顾平中国画作品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