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今年正值吴昌硕(1844-1927)诞辰180周年,上海吴昌硕纪念馆将举办一系列纪念展,率先推出《线条之美——吴昌硕书法精品展》。
吴昌硕是中国艺术史上最杰出的“诗书画印”四绝艺术巨匠之一。诸艺中,篆刻最早成名,而书画印,都围绕着书法,特别是“石鼓文”书法而展开,也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书法,特别是“石鼓文”书法,是其艺术的核心。
诸宗元《缶庐先生小传》载:“书则篆法猎碣,而略参己意,虽隶真狂草,率以篆籀之法出之。” 沙孟海云:“篆书最为先生名世绝品。寝馈于《石鼓》,数十年,早、中、晚各有意态,各有体势,与时推迁。大约中年以后结法渐离原刻,六十左右确立自我面目,七、八十岁更恣肆烂漫,独步一时。”沙孟海进一步说:“自从《石鼓》发现一千年来,试问有谁写得过先生?”当然,吴昌硕于书法,真、草、隶、篆无所不精。篆书,《石鼓文》外,上及《散氏盘》等商周金文。在篆书史上“二李”小篆体系统治篆书历史近两千年后,开出斩新的境界。为后人演示了篆书的外沿,篆书上追先秦。
吴昌硕早年曾致力于钟繇楷书多年,后参入黄山谷、王铎行等草书,以“石鼓文”篆籀笔法信手挥洒,可谓“惊蛇入草”,“万岁枯藤”。即便如信札、诗稿、题跋一类小品,也毫无懈怠,正如沙孟海所说的“虽尺幅小品,便自有排山倒海之势”。隶书,以汉碑为形,篆籀为质,沉着痛快,古雅凝重,出秦入汉。也正是这个原因,吴昌硕的各种书体都深受好评。特别是隶书,有清一代,邓完白、伊秉绶、陈鸿寿、赵之謙诸家外别开一家。评者以为,“件数虽少,境界特高”。
吴昌硕的诸艺中,以“书法”一艺观之,在他生活的清末民国初,也是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是那个时代的杰出代表。吴昌硕又不仅仅是个单项书法家,他更是篆刻史上最有成就的篆刻家和晚清海派绘画的杰出画家。若细细考察,其篆刻、绘画都离不开书法线条,“线条之美”在吴昌硕的艺术世界中,贯通于各个门类,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这也是本次举办吴昌硕艺术系列展览首先展出线条之美——“书法”精品的初衷。
本次书法精品展,汇集了吴昌硕自壮年至晚年的石鼓文、金文、隶书、行草书等各个时期各种书体的精品,形式包括四条屏、对联、中堂、长卷、纨扇、折扇、信札、手稿,基本上可以全方位展现吴昌硕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邹 涛 /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