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与好朋友合作展览,都有着复杂的感受,如何不去消费熟悉的情感,如何对人以及作品增添陌生感,像翻开一本崭新的书,从阅读第一个字开始,让好奇心超越经验。“第三条岸”是艺术家金权龙与严超本次展览的名字,有种颇具悬疑的质感,似乎在寻找河流的尽头,或者它是否存在?绘画与雕塑,是两位艺术家不同的工作方向,如何思考两类材料和形式无关的创作组成一个契合的展览语言。也由此,陌生感和好奇心开始滋生。展览将以独立的两个个展分别呈现“金权龙:筋骨”和“严超:麒麟”,作品之间既有传统意向与当代思维互为作用的关联性,又具有将现实感受转译成图像语言的视角。金权龙的雕塑,以现成品的钢筋做骨,丝竹、胶囊、DNA螺旋等创作的意向为筋,经过火焰高温和传统手工的捶打,完成雕塑“身体”的拼合,钢铁的冷峻中流露出人文的关怀与形式的雅致;严超布面和纸上的作品,都有着水和墨相互对抗的痕迹,他用其对抗时间的长度做笔,文字的笔划则拆解成骨骼与躯干,或堆积墨层或散落笔触,或色域焦灼或闲置留白,繁杂中弥散着空灵。作品间的视觉的矛盾,在空间的表达角度,可以从对抗中寻求节奏的舒缓。心理的矛盾,则如同《河的第三条岸》文中父子关系从微妙到大起大落的变化。如何表达矛盾的意向与趣味,于是有了以下的描述。
这是由三组无趣的片段组成的画面,三个构建了属于两个男人的空间,独立的故事看似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性,隐约映射出个人精神层面的引线,或是现实中共同经历的连接点,一种陌生与熟悉交织混杂的逻辑,是对金权龙与严超两位艺术家不同的创作路径,不同的材料、语言、作品意向,却有着相似的内心与精神归属的隐喻化侧写。
第一片段:湿鞋
两辆汽车在一条公路上擦肩而过,伸出车窗外的手指夹着不同牌子的香烟,烟雾在交错的瞬间,射进了对方的车内和鼻腔,道路随着飞驰而过的尘埃落定,寂寞如初。烟雾产生的另类“多普勒效应”,使两个不相干的青年有了莫名的联系,会不会是某种神秘力量的召唤?忽然,眼睛转向河边,两个青年再次相遇在小溪的对岸,左岸的人一脚踢向水面,激起的涟漪越过几米宽的溪面,扑倒在岸边。右岸的人反攻一脚,溪水涌向左岸。两个人反复地重复着动作,没有任何表情,只有两双湿漉漉的鞋子在舞蹈,时间默默流逝,突然戛然而止,湿了鞋的两人相互微笑着转身离开,没有说一句话,只留下土路上湿漉漉的鞋印。再次的相遇,如同黑豹乐队的歌词般飘荡在夜空:“人潮人海中,又看到你,一样迷人一样美丽。慢慢的放松,慢慢的抛弃,同样仍是并不在意。”
第二片段:错译
中年的超与龙是多年的好友,住在相临的两座山顶,两山之间横跨着一条奔流怒吼的江水,半山腰处一座钢索与木架组成的浮桥相连,这是两个人相见唯一的通道。为了方便交流,他们用信鸽传书的方式互通书信。信鸽很淘气,每次送信先飞到鸽舍中和伙伴们嬉戏,绑在脚上的书信成为它们游戏的道具,字迹时常被鸽嘴或爪子啄破抓损,使得主人无法完整的阅读对方所写的内容。神奇的是,被信鸽破坏的书信,失去了对方传达的原意,却依然可以读到另一番言语的表达。文字的丢失,产生了错译的交流,虽然是一种相互的误会,反而给两个人带来的乐趣,猜测的过程形成了默契,在错译的表达和阅读中,游戏变成了语言的主体。如此几年,超与龙从未亲自见面,也不干扰信鸽的习惯,沉迷在丢失的文字带来的快乐,让错译成为了精神的家园。有如西北的大山间对唱的“花儿”般迷人,字迹无声,却响彻山谷。
第二片段:岁月
酒吧的深处,面对面坐着两个略显驼背的老男人,他们举起手中的啤酒,碰杯后直接放在桌面,动作缓慢却如此的熟练。身旁放着两个一摸一样的背包,黄褐色的油蜡布表面爬满了痕迹与包浆。一个人掏出香烟,取出两支,一支递给对方,同时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夹住,在鼻子下面用力的闻着,随后默契地放回烟盒。空气并不紧张,没有谈话,甚至没有眼神的交流,缄默而温暖。不知过了多久,两个人分别打开了自己的背包,两道光亮从里面缓缓地溢出,照射在天花板上形成了屏幕,像两部融合在一起的电影,既无关联却紧密相连。不知过了多久,两个老男人将背包同事递给对方,异口同声说到:“我们的岁月,送给你”。话音未落,他们分别钻向了对方的背包,很快的消失在里面。两个背包的袋口自动扣紧,向旁边挪动,“坐在”两个人原来的位置。灯光聚焦在摆放啤酒的桌面,杯中的啤酒不翼而飞,只有两粒小小的光亮在不停地转动。也许,两个老男人回到了他们的岁月中,而岁月流入了啤酒杯。
也许,这是一次关于失落与寻找的描述。三组片段的闪回,从青年、中年到老年,始终保持陌生人的状态,同时有着好友间内心中的默契。描述的内容有些离奇和荒诞,俩个男人始终沉默寡言,他们远离现实的同时,却在现实场景中相遇。“第三条岸”是截取自巴西作家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的一篇小说的名字
这是由三组无趣的片段组成的画面,三个构建了属于两个男人的空间,独立的故事看似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性,隐约映射出个人精神层面的引线,或是现实中共同经历的连接点,一种陌生与熟悉交织混杂的逻辑,是对金权龙与严超两位艺术家不同的创作路径,不同的材料、语言、作品意向,却有着相似的内心与精神归属的隐喻化侧写。
第一片段:湿鞋
两辆汽车在一条公路上擦肩而过,伸出车窗外的手指夹着不同牌子的香烟,烟雾在交错的瞬间,射进了对方的车内和鼻腔,道路随着飞驰而过的尘埃落定,寂寞如初。烟雾产生的另类“多普勒效应”,使两个不相干的青年有了莫名的联系,会不会是某种神秘力量的召唤?忽然,眼睛转向河边,两个青年再次相遇在小溪的对岸,左岸的人一脚踢向水面,激起的涟漪越过几米宽的溪面,扑倒在岸边。右岸的人反攻一脚,溪水涌向左岸。两个人反复地重复着动作,没有任何表情,只有两双湿漉漉的鞋子在舞蹈,时间默默流逝,突然戛然而止,湿了鞋的两人相互微笑着转身离开,没有说一句话,只留下土路上湿漉漉的鞋印。再次的相遇,如同黑豹乐队的歌词般飘荡在夜空:“人潮人海中,又看到你,一样迷人一样美丽。慢慢的放松,慢慢的抛弃,同样仍是并不在意。”
第二片段:错译
中年的超与龙是多年的好友,住在相临的两座山顶,两山之间横跨着一条奔流怒吼的江水,半山腰处一座钢索与木架组成的浮桥相连,这是两个人相见唯一的通道。为了方便交流,他们用信鸽传书的方式互通书信。信鸽很淘气,每次送信先飞到鸽舍中和伙伴们嬉戏,绑在脚上的书信成为它们游戏的道具,字迹时常被鸽嘴或爪子啄破抓损,使得主人无法完整的阅读对方所写的内容。神奇的是,被信鸽破坏的书信,失去了对方传达的原意,却依然可以读到另一番言语的表达。文字的丢失,产生了错译的交流,虽然是一种相互的误会,反而给两个人带来的乐趣,猜测的过程形成了默契,在错译的表达和阅读中,游戏变成了语言的主体。如此几年,超与龙从未亲自见面,也不干扰信鸽的习惯,沉迷在丢失的文字带来的快乐,让错译成为了精神的家园。有如西北的大山间对唱的“花儿”般迷人,字迹无声,却响彻山谷。
第二片段:岁月
酒吧的深处,面对面坐着两个略显驼背的老男人,他们举起手中的啤酒,碰杯后直接放在桌面,动作缓慢却如此的熟练。身旁放着两个一摸一样的背包,黄褐色的油蜡布表面爬满了痕迹与包浆。一个人掏出香烟,取出两支,一支递给对方,同时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夹住,在鼻子下面用力的闻着,随后默契地放回烟盒。空气并不紧张,没有谈话,甚至没有眼神的交流,缄默而温暖。不知过了多久,两个人分别打开了自己的背包,两道光亮从里面缓缓地溢出,照射在天花板上形成了屏幕,像两部融合在一起的电影,既无关联却紧密相连。不知过了多久,两个老男人将背包同事递给对方,异口同声说到:“我们的岁月,送给你”。话音未落,他们分别钻向了对方的背包,很快的消失在里面。两个背包的袋口自动扣紧,向旁边挪动,“坐在”两个人原来的位置。灯光聚焦在摆放啤酒的桌面,杯中的啤酒不翼而飞,只有两粒小小的光亮在不停地转动。也许,两个老男人回到了他们的岁月中,而岁月流入了啤酒杯。
也许,这是一次关于失落与寻找的描述。三组片段的闪回,从青年、中年到老年,始终保持陌生人的状态,同时有着好友间内心中的默契。描述的内容有些离奇和荒诞,俩个男人始终沉默寡言,他们远离现实的同时,却在现实场景中相遇。“第三条岸”是截取自巴西作家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的一篇小说的名字
上一篇: Mercurial 水星
下一篇: 意大利博洛尼亚童书展览会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