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作、生活、感知、学习,种种体验潜移默化地捆绑、贯穿着每位创作者自我探索的过程。这是由发起者、策展团队至每一位艺术家个体,都具有同一时间、或空间交集的群体经历所生产的展览,在这个阔别已久的重逢中为大脑海马体重新定向。
自中国现当代艺术之初,留学潮流便占据着模糊但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当今艺术社群中,这一趋势更加显著。归国后,学子们投身于艺术与设计领域,借助海外学习的多元文化观念与交流经历,不断地引入新的文化视角与形式。在当下艺术与设计领域逐渐脱离小众标签的背景下,这一群体在学术界和市场活动中,逐渐扮演着更加直接且重要的角色,创造出新的价值与概念。我们的关注点聚焦于这一群体中个体与集体间的共性与差异,溯洄到他们的成长与探索过程。
曾为同窗的我们,难以总结一个可以包揽万象的展览叙事,于是我们决定以陈列的形式,为这个展览橱窗标记下主题——“纪念品”作为一种意识遐想的投射,在生活的复杂进程中给予着一种直接的,具有怀旧感的平静。我们的记忆常无法形成清晰的整体,而是将无序化的阅历,有序收藏于一个记忆橱窗中:被标记主题、地点、人物、或经历。而去描述一段尘封的回忆更是言不尽意——需要细数的除了“我”,还有在同一时间、地点下,隐性地组构了模糊记忆的“他人”所编织的故事主体,这也许便是近来时常被提起的一种“梦核”(Dreamcore)。我们试图创造一场以“艺术表达”代替“人”所参与的同学会,在时间流逝过后回望记忆与成长的衍变,形成一种美感和不确定性共存的群体记忆追溯。我们亦邀请观者的大脑参与填空游戏——拼凑作品、故事、与情感的交织,张望个体回忆中的多样性,打开属于展览生产者至展览观看者共同的纪念品橱窗。
上一篇: 荣宝斋青年画家邀请展
下一篇: 春日迷思——姚骁抽象作品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