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都市的牧歌
——谈唐云辉动物绘画创作理念
■ 朱国荣(美术史论家)
走进唐云辉的画室,满眼都是他画的朋友肖像,它们用各种眼神看着我,青涩的、老练的、浪漫的、思索的、痴情的、调皮的……一时竟让我无言以对。
唐云辉对动物的喜爱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小时候就喜欢画狗、猫、马、鸟、鱼、兔子、青蛙等小动物,1985年,他开始在《连环画报》《富春江画报》《故事画报》上发表童话作品,90年代起为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创作绘本儿童读物,同时为《幼儿画报》《幼儿智力世界》等杂志作连环画和插图。“2006年以来,我几乎将所有精力投入了新的绘画创作探索上,不仅是技法上,还有对社会中人们生活状态的关注,用艺术家独有的视觉和自身感悟去提炼,再用艺术的语言将其呈现出来。”这一年,唐云辉在上海商城举办了他的首次个人画展,题目就是“动物世界”。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次个展,至少有两点在他的艺术历程上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他的绘画创作从依附于文字的连环画、插图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绘画作品;二是他在动物画中融入自己对人类命运的思考,跳出了浅层次的儿童阅读绘本而成为成人欣赏的准艺术品。
当代艺术的兴盛,也影响到唐云辉的绘画创作。他想表现动物在现代生活巨大变化中的茫然与不适:狗狗看着街上的各种交通标志不知所措,水鸟的长喙被绳子缠住时的绝望挣扎,穿着泳装的企鹅在焚烧的火堆前哀嚎,……这些作品以强烈的对比手法揭示了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野蛮生长给自然生态造成了触目惊心的侵害。不过这类具有批判性的绘画创作持续的时间很短,因为唐云辉从心底里不喜欢这样的画面。他不忍心让动物朋友在画中承担沉重的社会责任,只是想画自己心里喜欢的、安静的、富有人情味的动物,因为这样的画面更符合他的审美取向,画起来也觉得很舒服。
狗狗无疑是唐云辉绘画表现的主角,“因为狗狗身上的某些特质触动了我。而我,也锁定了它作为我创作最突出的一个形象表征。”在他的笔下,狗狗们是一群衣着时尚、行为潇洒的公子哥和窈窕淑女。在《简单生活之美》画中款款走来的一个白衫红裙女士,系一条红围脖,缀一颗绿耳坠,长袖筒里漏出皮尺和铅笔,姿态优雅,气质不俗,她左顾右盼似乎在寻找设计灵感。《假如梦想》中则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女孩子,对一切充满好奇和幻想,灵敏的鼻子好像已经嗅到了幸福的气息。与《假如梦想》成对比的是出现在《走近咖啡》中的狗狗,他犹如一个走南闯北的打工仔,生活的窘困使他顾不上打扮,坚定的眼神里透露的是对未来的憧憬。他并非只是为了生存,而是心怀鸿志在寻觅创业机会,走进咖啡馆,歇歇脚,再出发。有意思的是,唐云辉选择了这幅画作为他的微信头像。不经意中,我在他的一首小诗里找到了答案。在那首题为《逍遥游》的诗中,他写道:“我总在寻找那个地方,不知疲倦地找寻。……这一路走得艰辛而又满足。……于是,我时常能在狠恶中发现柔软,在冷漠中感受温暖,在绝望中看到希望。于是,这一路竟也走得风光无限。”这首励志的小诗配上这幅《走近咖啡》的图画,正是唐云辉在艺术发展上一路走来的真实写照。
爱,是唐云辉绘画表现的另一个主题。与其他画家通常用动物的肢体语言来表现的方式不同,云辉对爱的表达聚焦于“心灵的窗户”眼睛里。他在《被爱,是幸福的》和《还是那个过程》作品中精准地描绘了爱在狗的眼神中的不同流露,前者陷入沉思,后者正在琢磨和思考。在《不忍分离》二联画中,两个狗狗的眼神隐藏了太多的故事,每位观者都能够读懂他俩的心思,而且会有不同的解释。显然,云辉完全是把狗当作人来描绘的,是他对人性、人生意义的深刻揣摩。“我有时也确实愿意去幻想,把生活最美好的一面表现出来,这也让我得到了更多愿意追求快乐的‘粉丝’们。”云辉把他对生活的乐观精神赋予了他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又将对新生活的祈望感动了更多的朋友,以致许多人在唐云辉的画里竟然看到了自己。
德国哲学家西奥多·阿多诺在《美学理论》上就艺术的双重特征分析道,“一方面它摆脱经验现实和效果网络即社会,另一面它又属于社会现实,属于这个社会网络,于是直接显示出特殊的美学现象;它最终自然地是审美的,同时又是社会现象的。”唐云辉所有的画几乎都具有双重特征,表面上看是可爱的动物形象,内中深处却点着一支人类思想的烛光,人与动物两个世界即时融合。画中的狗们好孤独,也好自得其乐;好思考,也好随波逐流。这些狗狗表达出来的思想和行为其实是有现实针对性的,是画家本身对现代都市生活的个体性思考。所以说,唐云辉画的是狗,实质上表现的是人。他说:“我作品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着特别的含义,在梦幻与现实之间,也在人类潜意识与情感表露之间,但其间又没有完全的隔膜。”因而他画的动物很容易引发观者共情,在欣赏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压抑的情绪和欲望慢慢地释放出来,净化了心灵,治愈了精神。将审美、理想和情趣水乳交融地集于一体,这是唐云辉绘画最有意义的艺术价值,也是区别于其他卡通画、动漫画最为鲜明的标签。
在以往的唐云辉画里,常常能够看到从天上飘落下来的花瓣、叶片,纷纷扬扬,翻飞舞动,洒落在狗狗的头上,掉到大蘑菇的伞顶上,在地上铺成美妙的花毯,那是他童年的梦想,也是他成长后的承诺。色彩在唐云辉绘画中始终是个重要因素,起着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他一直认为,色彩是有感情的,是情绪化的。他之所以采用水彩画的形式来表现,是因为水彩的通透性更易于表现他想要的既单纯又丰富、既鲜艳又不媚俗的画面效果,亦与生于斯、长于斯的江南气息相吻合。幸运的是,他在学艺的道路上曾经得到余友涵、陈钧德、张培础等教授的指导和点拨,使得他的水彩画变得不那么循规蹈矩,不那么浮华轻佻,也使得他从艺术观念到艺术表现上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艺术道路,进而拓展到在油彩、丙烯、青花瓷、综合材料,以及雕塑的三维空间全面发展,将狗狗们带入到一个具有无限可能的当代语境。
在最新的创作中,唐云辉似乎对狗的群体性表现更感兴趣,他从海派市井文化的角度来罗织现代都市生活,芸芸众生中的每一个都独具个性,而聚集在一起时又相互照应,相互依存,构建着和谐共存的牧歌生活。在这类作品中,云辉之所以采用白描法来画,并非是炫耀其在油画布上对线条驾轻就熟的能力,而是通过节奏变化,张驰合韵来显示他创作维度上的变更,由色彩表现走向线条疏密、布局虚实的经营,体现的是对传统美学的思考,其中还暗含了另一层意思,即把调色板留给观众,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中去采集绚丽缤纷的色彩,去追求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唐云辉用他牧歌式的绘画诠释了他的审美理想,但并非是乌托邦式的,他不过是换了一个角度,用幻想现实主义的手法让他的朋友们在社会生活中面对机遇与挑战,接受成功与失败,在情感世界里追求甜蜜与快乐,展开幸福家园的美好愿景。
2024年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