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芥子须弥
(文/赵壮)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太玄妙离奇了吧!小小的芥子怎么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是骗人的吧?”智常禅师听后轻轻一笑问“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是否真有这么回事呢?”李渤得意地回答道“我读书何止破万卷啊?”禅师问“那你读过的万卷书都保存在哪里?”李渤指了指头道“当然都保存在这里”禅师又问“那你的头只有椰子那么大,怎么能装得下呢?”李渤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在大千世界浩瀚的宇宙面前,人的一生,如蝼蚁、如尘埃、如芥子、如沧海之一粟,如朝生暮死的蜉蝣。生如芥子,心藏须弥。当你在乎的不再是物质,那也许你从未失去,就像你从未真正得到。芥子是有限大的,只有清空一些才能纳入一些,而须弥是无限大的,你永远可以吸入一些再收入一些。如果你的心真正领悟到了什么是开阔,那没有人能从你这里夺走什么,在物质面前,我们都是过客,但是在无比宽广的心面前,物质才是那流水席上的客人。
如果让我选择一件永远会做的事儿,假如让我干这个事儿,怎么着都成,不管贫穷或富有,不论健康还是疾病,无论年轻还是苍老,不问明天是不是世界末日,只要一睁开眼睛就会去做的事儿,那这件事儿就是创作。体验和感悟生活给自己内心带来的影响,将作品与内心发生某种关联,这样的创作过程很“纠结”劳心费神,却让我上瘾。对我而言,即便是这样完成的作品,喜悦和成就感也只能有那么短暂的几秒钟时间,然后又会陷入下一幅创作的循环往复,继续“纠结”细细想来,这跟不断推石头到山顶又不断重回山底的西西弗斯是不是一摸一样?
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因为触怒众神,被惩罚将一块大石头推到山顶,石头快要到山顶又会因为自身的重力滚回到山底。西西弗一次次地重复,仿佛努力成了看不到希望的魔咒跟徒劳。
但我觉得,我们应当想像西西弗是快乐的!若能在无休止的惩罚中感受到快乐,无疑是一种叛逆与抗争。每一幅作品之于我无疑是无意义的人生当中的一个个闪光点,一闪而过短暂也曾绚烂,终将消逝,但也曾划破夜空留下过痕迹,即便是有一丝照亮别人的希望,纵使万丈深渊,吾往矣!正如加缪所说,人总能一次又一次地找回自己的负担,迈向更高处的挣扎,看似荒谬的西西弗,如果放弃了这份徒劳跟努力,那才是真正放弃了活着的快乐。然后今天和昨天一个样,未来和现在没区别,正是这份不断向上追求的“苦役”,打破重塑的过程,使我找到真正喜欢做的事儿,让内心充实,让绘画本身成为绘画的意义,让活着本身没有被辜负。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咸的交替轮转才是人生常态。生旦净末丑,狮子老虎狗,我都愿用画笔去描绘,穿梭于人间烟火,拥抱平常,探寻水墨的多种可能性。
虽生如芥子,当心藏须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