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的自由
○李国华
观看罗利的抽象绘画时,观者时常会感受到一种莫名的自由:这种自由既源自画面中跳跃的线条、斑斓的色块、随性的笔触,也来源于艺术家为观众刻意营造的一种轻松、欢快的画面氛围。
对比呈现具有明确指向的物体或者符号,显然,艺术家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情绪和氛围的表达。我们知道,对情绪或者直观性感受的表达,是抽象艺术区别于其他绘画方法的最大特征,而艺术家无疑将这一特征发挥到了极致。
当然,艺术家的情绪,并非是臆想,而是源自具体的生活。2000年后,消费主义浪潮席卷了整个中国,一切事物都被裹挟于其中。与此同时,全球化和互联网也带来了信息爆炸,这一切夹杂着中国的特殊社会制度,冲击着这个生存语境中的每一个具体生命。大部分生命表示了顺从与随波逐流,于是,他们在这个漩涡中获得了物质或者欲望的满足。但另一部分人却对此表现出了不适,虽然他们并没有能力完全逃离这样的生存语境,但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这些生命对于时代的过份喧嚣展现出了抵抗的意识。
罗利无疑是这些抵抗生命群体中的一员,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艺术创作中,她都没有将世俗和社会的种种指标作为生活和创作走向的依据,而是将最为内心、最为直白的感性,作为自己的人生指南。这无疑导致了她的绘画在现实语境中,特别是在商业和社会认知系统里,并非广泛为他人所知。但也正因如此,她的画面呈现出了更自由的形态。这种形态,不出于刻意,而是因为内心的自由,并且这种自由也逐步从内心走向了生命。
当然,我们明白,生命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由总是短暂的。不过,正如罗利在她的绘画中呈现那些轻盈、欢快与飘逸,心有向往,生命终将自由!
上一篇: 隅林——宋赫个展
下一篇: 《我就是那颗星》沛翎个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