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离散:我们与共识相去几何?

  • 展览时间:2023/10/29 — 2025/02/25287
  • 展览空间:阿那亚艺术中心
查看更多详情

“相去几何?(二者相差多少?) ”

“How Far How Close (多远——多近——) ”


前一句是老庄式的问而不答,后一句则是感叹与质询的双关,二者共同构成了目前正于阿那亚艺术中心展出的群展“相去几何” (How Far How Close) 的标题。其既像一次对“远近”的玄谈,也可被视作道家古语的一次巧妙的当代化,这一意译式的隽永,被客座策展人陈立与朴美珠 (Mijoo Park) 进一步地发展为一种弱策展策略:十五组在感知、表达、问题意识以及文化根源上各具殊异的亚裔艺术家,围绕着亲密/疏离、隔阂/沟通、变迁/记忆、自然/人造等广义的“距离感”,松散地被排布进螺旋上升的三层空间中。



正如语义丰富却独独缺少“直陈”的标题所显示的那样,策展人对展览线性叙事的弱化,以及这些“距离感”所传达出的普泛化和抽象化,似乎有着将展览引向“务虚”的风险:如果仅仅像策展人所说,“务虚”是出于对阿那亚社区中产阶级受众的让步,那还尚可接受——事实上,“受众”其实是再务实不过的考量。而另一层风险在于,展览中所涉及的被去国离乡的移民、侨民一代用以描述文化、语言、族群上的普遍隔阂与无根的“离散” (diaspora) 文化,对如今身份观念、文化认同、社会归属都流动化甚至是碎片化的跨国散居世代来说,也许已经难以作为一个可堪立足的讨论起点,相反,其更接近一种缺少细节的“迷思式的执念” (卡其格·托洛利安语)1 ,甚至是一种亟待松动的对“本邦”的遗民式的想象 (王德威语)2 。


一方面,必须承认,展览的呈现并未舍弃如标题所描述的含蓄、徘徊的姿态,从而为上述的反思保留了通道;另一方面,可以为之申辩的是,策展人试图以当下的“无根性”或“碎片化”生存状态中的普遍“距离感”作为出发点,但某种程度上,二者均是反共识的——它们恰恰是在要求艺术家做出种种殊异的洞见、觉察与行动成果。这种后基础主义 (Post-Foundational) 式的观点为本文提供了写作线索,同时暗示了展览对复杂性和多元性无保留的推进或许具有合理性:毕竟,即使展厅中真的闪现出了几条吉光片羽的共识或集体性,宝贵之处也必定在于其毫不稳固、易于摧毁。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