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20世纪三十年代的法国美术

  • 展览时间:2013/12/13 — 2014/03/16688
  • 展览空间:中华艺术宫33米层11、11-1、12、13展厅
查看更多详情



    近现代的法国艺术为世界艺术史谱写了璀璨的篇章,也对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之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上海,作为中国现代艺术的发源地,对于法国艺术的热情亦源于这份特殊的艺术史话。1978年《法国十九世纪农村风景画展》在上海的展出盛况、2004年《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于上海美术馆引发的观展热潮以及2012年《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展在中华艺术宫开馆展出时的轰动效应,无不印证了上海观众对于法国艺术的喜爱。

    今次,为庆贺中华艺术宫开馆一周年,中华艺术宫再度与法国美术馆携手合作,推出《转折—20世纪三十年代的法国美术布洛涅-比扬古三十年代美术馆珍藏》展。此展将进一步延续上述系列法国展览所铺陈的艺术脉络,在19世纪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印象派艺术相继在上海演绎了各自的精彩之后,继而聚焦20世纪30年代法国艺术的多样风貌。通过多角度地展现和梳理当时作为世界艺术中心的法国的艺术状态,反映了现代艺术发展在特定的历史、社会和经济变革背景下发生的转折与变化。

    103件布洛涅-比扬古市三十年代美术馆的极具代表性的法国现代艺术作品,构成了四个章节的展览呈现,再现了20世纪上半叶现代主义艺术蓬勃发展之时法国丰富多变的艺术现象。展览重塑了这一缤纷的时代,令观众回归到当时的法国,犹如置身于二三十年代的巴黎,游走穿行于各个画廊沙龙之间,领略当时各种艺术风格、各类主题创作的特有魅力。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也是中法艺术的交汇时期。当时,一批中国学生开始留洋学习艺术,徐悲鸿、林风眠、滑田友等便是顺应着这个潮流成为留法学习西方艺术和技法的中国美术学生。他们学成归国后,不遗余力地引进了西方美术表现手法和美术教育体系,对中国现代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中法艺术的交汇也成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良好示范。本次展览也将以独特的方式再现这段艺术的缘分,展出滑田友的老师亨利•布夏(Henri Bouchard)和吴冠中的老师让•苏弗尔皮(Jean Souverbie)和让·杜巴斯(Jean Dupas)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的展示和作品背后与中国艺术家的关联,中国观众将对前辈大师昔日实践“中西融合”这一探索中国艺术现代化转型的方式有更深刻的了解。

    自二十世纪起,艺术逐渐呈现全球化趋势,法国艺术以各种多样的形式影响着变革中的中国现代艺术。中华艺术宫通过与法国各大美术馆的合作,不仅是向艺术爱好者推介展示具有世界代表性的法国艺术,更希望观众在欣赏展览之时能体味作品所蕴含的创作价值、思考其中折射的艺术理念,并感知法国艺术给中国现代艺术发展注入的变革之源。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