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当代水墨与乡村的平视

  • 展览时间:2024/01/12 — 2024/02/20368
  • 展览空间:梁家营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前  言

当代水墨的乡村延伸

——写在《视·野——当代水墨与乡村的平视》展出之际

韩朝


水墨的产生与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及与之相伴而生的审美取向无不关系,先人们钟情于出水芙蓉、自然可爱之美,水墨成了最佳的载体,内在的崇简尚意的大美意识则使之走向既朴素又灿烂的高蹈境界。中国哲学、文学与书法等多重因素的滋养和加持,则使这门艺术由技入道,在法理、意趣、味道、韵致、格调、境界等等的创化和品评中生发出深广的意义。似乎世界上没有哪一门艺术能像水墨这样:在蔚为大观的万千形态中彰显丰厚内蕴和自由空间,它既可法度谨严地细致描画,触摸深层的法理,亦可自由挥洒,印证无法之法为至法的堂奥。也正因如此,作为既有深厚文脉渊源,又极具当代性的艺术,水墨承载了中国画家的太多期待和梦想。


这种梦想的如期到来和真正实现需要艺术家的艰辛求索。换言之,水墨艺术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是一代代艺术家努力的结果。有文化担当的艺术家对传统致敬的同时必然会拿出新东西给后人。笔墨当随时代。水墨经历千年流变,逐渐成就了今天的样子。所谓的当代水墨,是在传统水墨基础上的新或再新、再再新,它在秉持水墨自身特性基础上不断汲取和融合新的时代元素,在题材拓展和形式更新上努力契合时代语境,水墨延展和扩张的意味含蕴其中。


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乡村建设的兴起,文化艺术赋能乡村建设成为可能。我们乐见新农村文化建设能够取得应有成果。在此时代背景下,举办了名为《视•野——当代水墨与乡村的平视》的展览。顾名思义,这是一次当代水墨在乡村的延伸,同时以平视视角为之。在文化赋能乡村建设的进程中,艺术逐渐拓展和渗透至乡村,则是其意义的放大,创作者和观者的视野格局在交流互动中也随之而扩大,由此水墨艺术与农耕文明也重获联系。当然,我们所言的当代水墨是从农耕文明步入现代工业文明之后的再生,是两种文明形态的合体,从这一方面看去,是否在提示某种需要思考并由此种思考和对照中发现水墨的当代意义所在。本次展览的参展画家均是河北籍,从60后到80后,涵盖中青年,山水、花鸟、人物俱全,具象、意象、抽象咸备,画家们各善其长、各美其美,从各自视角诠释水墨在当代的存在方式:或将构成意识隐匿于畅达笔墨之中;或抽取语言要素重构鲜活的视觉感;或在写生基础上强化客体的美学特质;或凝练笔墨表现富有禅机的瞬间感受;或用细致笔法描画现实场景和时代情绪;或从民间艺术中取法寻求深层融通;或汲取影像艺术抵达水墨新维度……无论是偏于现实还是带有梦幻,也无论是注重情趣还是强调法理,观者从15位画家的近50幅作品中可以看到创作者寻求水墨表达的多种可能以及进入当代语境的种种努力,同时也映射出当代水墨艺术多元多样的真实写照。窃以为,好的展览,面貌多样,风格各异,同时创作者有较近的价值取向,作品具备内在的统一和协调,既丰富可观,又可一窥明确的创作理念。古人讲,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信然!无论如何,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展览使创作者和观者进入一个不同以往的观赏和品鉴场域,能够感受到水墨在当代的意义及其多样的延展方式,从而获得新的实践经验和审美体验。


2024年1月2日写于北京花园村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