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当代水墨的乡村延伸
——写在《视·野——当代水墨与乡村的平视》展出之际
韩朝
水墨的产生与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及与之相伴而生的审美取向无不关系,先人们钟情于出水芙蓉、自然可爱之美,水墨成了最佳的载体,内在的崇简尚意的大美意识则使之走向既朴素又灿烂的高蹈境界。中国哲学、文学与书法等多重因素的滋养和加持,则使这门艺术由技入道,在法理、意趣、味道、韵致、格调、境界等等的创化和品评中生发出深广的意义。似乎世界上没有哪一门艺术能像水墨这样:在蔚为大观的万千形态中彰显丰厚内蕴和自由空间,它既可法度谨严地细致描画,触摸深层的法理,亦可自由挥洒,印证无法之法为至法的堂奥。也正因如此,作为既有深厚文脉渊源,又极具当代性的艺术,水墨承载了中国画家的太多期待和梦想。
这种梦想的如期到来和真正实现需要艺术家的艰辛求索。换言之,水墨艺术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是一代代艺术家努力的结果。有文化担当的艺术家对传统致敬的同时必然会拿出新东西给后人。笔墨当随时代。水墨经历千年流变,逐渐成就了今天的样子。所谓的当代水墨,是在传统水墨基础上的新或再新、再再新,它在秉持水墨自身特性基础上不断汲取和融合新的时代元素,在题材拓展和形式更新上努力契合时代语境,水墨延展和扩张的意味含蕴其中。
2024年1月2日写于北京花园村
上一篇: 傅博仁个展《我画的是大熊熊》
下一篇: 先生——周矩敏近现代知识分子画像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