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图像技术已经变得越来越普及,并在互联网中广泛使用,使得人们更加意识到图像在认知世界过程中的重要性。对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产以及生活方式,甚至影响着整个社会进程。
对于人类来说,评估图像的内容是相对简单的,确定图像是否包含人物、风景或物件并不需要太多努力。但是,假设有一个包含上百万张(或更多)图像的数据库,没有任何原始数据或排列结构。在缺乏有关图像内容的任何相关原始数据下,如何在无需手动浏览所有图像的情况下提取精准有效的图像信息?如今,全球不少搜索引擎提供了一项图片搜索的功能,用户只需上传图片或图片链接即可搜索相关图片。搜索引擎通过算法分析提交用户的图片并使用算法构建它的数学模型来实现这一点。算法将其与搜索引擎数据库中的数十亿张其他图像进行比较,然后返回匹配和类似的结果。
这次展出作品的素材来源于不同搜索引擎图片搜索所得到的图片结果。图片搜索的开端是将一张只有白底圆点的图片上传到不同搜索引擎的图片搜索里进行搜索,搜索引擎会依据这张图片返回许多匹配和类似的图片结果,在这些图片结果当中,选择一张“有兴趣”使之成为绘画的图片,然后依据选择好的这张图片再进行同样的相似图片搜索,以此类推,不断地搜索下去。
这些搜索到的图片结果在图像内容上并无强烈的关联,搜索引擎算法的底层结构,将世界不同时空、不同领域,看似毫不相关的图像碎片联系在了一起。同样一张白底圆点的图片,运用不同搜索引擎的图片搜索,其结果并非一样,各搜索引擎使用自身独有的图片搜索算法,得出各自算法逻辑处理的结果,自然图像不尽相同。不同的算法呈现了不同的“看”世界的基本逻辑,在图像层面对构建事物的原则和价值观进行甄别与确立,算法始终植根于其创造者的价值观体系中,此时算法不再只是和计算有关,它予以世界重构,不同的算法编排了各自的秩序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