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主题“双夜”出自布朗肖迷雾般的文字之海里,夜不再只是黑暗和睡眠,更与缺失和死亡关联。在布朗肖的笔下,“夜”是普遍的,“另一夜”的独特由这种普遍对比而来,我们亦可将当代艺术中经常对应的二元问题引入这样的讨论。布朗肖这种相对性存在和暗示是作为作家的他对文学本体的思考 (可能性的思考):“ 夜让一切消失,但一切消失后,消失本身便显现了。”
赖崇钺对艺术史的回溯和对布朗肖等文学的关注,在其新作的外壳中亦可被察觉。同时这种由模糊、悖论、缺席孕育的表情不只存在于绘画表面,更存在于绘画的文本(题目) 和图示 (符号) 背后。夜晚是一种策略和状态,并不被赋任何具体的确定性(积极或消极的),因而“夜”是对二分法和理性的超越。赖崇钺的新作品中由黑夜召唤而来的幻象、幽灵、梦境,朦胧而混沌,绘画像是他们原本的居所,他们原本就存在却从未降临,却在艺术家神秘而风趣的修饰中被显化。换言之,赖崇钺只是与博斯、勃鲁盖尔、凡戴克兄弟等用绘画冒险的艺术家,不约而同得选择走进了因某种原因的沉默而未能被充分思考的“原初迷雾”里。
本次展览中,赖崇钺延续了他长期关注的.前现代的经典绘画语式和话题。他并非直接挪用和再现某种明确的原始文本和图示更像是饮用了魔泉之水从而觉醒能力的法师,那些“典”中丰富的养分,被赖崇诚持续的吸收并自然地施展。赖崇钺笔下的万物总是舒展着云朵般朦胧的羽翼。那些原本脱胎于滩涂和山林的哥特式恐怖意象被艺术家温柔的诗意善待和改造。经由充满计划性和仪式感的罩白等绘画技巧,让经典再现,也让预言 (sign) 明朗,并同时留下悬念。作为新锐艺术家中的个案,他的创作揭示了一个反直觉的事实: 作为一个被互联网和后现代文化彻底沁润的个体,艺术家以自身和创作为通道,让“ 在当下重提历史”变得轻松和重要一沉稳和轻巧共舞、经典和流行并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