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捏菩萨
文 | 王焱坤
“马老师,你一定要多注意休息!”这句话我数不清对版画家马伟娜说过多少次了。
想起《五灯会元》记载,年逾八十的百丈禅师劳动、做事时时处处抢在众人之前,弟子们担心不已。百般劝他节劳,他坚决不肯。于是弟子们藏了他的工具,百丈没办法,只能不劳作,但也不再进食。弟子诧异,他回答:“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百丈当然不是觉得不工作便“不配吃饭”,而是他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繁琐枯燥的修行中,体味到了众人求之不得的自由与幸福。在AI已经慢慢的渗透、“入侵”到艺术等各个领域的今天,版画的刻、切、铲、凿、划,显然太“慢”了,慢到不合时宜,慢到无比辛苦。 “每一幅版画,都是一次修行。”这样的修行,马伟娜每天夜以继日,不曾间断。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美术培训机构老师及合伙人,日常奔忙如她,拿起刀却依然像在弟子面前迎风而立的百丈禅师那般一日不“刻”,一日不“食”。以刀代笔、放刀直干,在木板、铜板等材质上描摹、雕琢,再上墨、磨印,虽不似架上或纸本绘画那般行云流水、直抒胸臆,却更能在顿挫、朴拙、漫长且重复的创作中悟得艺术及人生的况味。
大学期间,马伟娜经常在湛山寺当义工,做的大多是斋堂洗菜、码经书、摆供品、擦供盘等极为简单、寻常的事务,虽未深入接触佛法大义,却在这种简单的劳作和师父们的善意中,逐渐收获了内心的安宁和平静。四年之后,在大学毕业之时,她正式皈依佛门,法号净娜。
版画,无疑是她虔心修佛的主要载体。以不变应万变,以一粟应沧海、以日常应永恒,就像印佛经一样、捏塑菩萨一样。她也更多的通过版画,表达她的所思、所悟,并通过作品将之传递给他人。其中,她的木刻作品在保持、继承传统学院派技法的基础上,颇有些静谧的新古典美学趣味;综合版等创作则以油墨和纸张,通过对客体的排布,勾勒出时间的足音和情感的印记,仿佛是她一本深藏的视觉日记,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时光流转。
期待,期待你与她的作品相逢,感受那刀法铿锵之下的油墨留香,还有其间满溢的宁静与笃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