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水性材料绘画表现的视觉魅力在于其呈现绘画本体语言的同时,兼具了绘画多元性、实验性和当代性的审美特征,呈现出更为广阔的艺术表达视域范围。水性材料绘画作品表述情感的自由度、媒介运用的宽泛度、视觉效果的丰富度使关照现实的的角度和维度得以变换和提升。当代水性材料绘画具象表现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任泽铭、陈昱豪、周旭的三个展“过度解释”、“符号斡旋”、“共生的印记”同时呈现在这里,以不同的视角共同展示了聚合的力量与求变的结果。
任泽铭对传统图像进行了重新阐述,通过作品思考历史积淀与个人理想、自身境遇与所处社会之间的关系。以个性化的绘画语言再造绘画艺术经典图示,以形式语言切入画面继而强化作品的绘画性和节奏感。画面运用借鉴与转译、解构与重构的方法,扭转、变形、重复、建立和打破既有形象,饱和的色彩对比和饱满的绘画状态使作品的主观表现日趋成熟,他对于绘画的尝试给我们带来了较为新鲜的视觉体验。
陈昱豪着力探索了符号意义作为具象表现的个人选择,以定格记忆的方式提炼出生活语义的抽象。他敏感而审慎地捕捉日常生活中视觉信息的符号意义,通过对物件的剥离和拆解,深入挖掘事物的纯粹形态,探讨在脱离了社会功能和消费意义之后,个体与物件之间的情绪关联和精神承载。他的绘画作品不求材料和内容的统一而突出情绪赋予画面的一种隐喻--借助物而实现自我审视和对绘画的再认识 。
周旭运用与他生活经历相关的各类综合媒介与材料营造出一个混沌、蒙昧的虚拟空间,但是我们却能够通过这些材质和肌理去感受到一种层次递进的情绪和自然流露的情感。转印、叠加、堆积、罩染的方法使得画面的气氛得以渲染,感情得到释放。借物寄情,探索不同媒介材料所能展现的独特视觉价值;托物言志,探讨自然与人造环境相互依存的复杂性以及在这个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精神语义。
和而不同的教学理念是为了通过尊重每个个体呈现的生命状态去引导和建立他们差异化的审美认知和实践路径,并且借助绘画的方式表露内在的情感的真实。作为他们的导师,我也时常为他们的执着和热情所感动,由衷的希望他们能在自己理想的道路上踏实的走下去,也期待同路的师友给予鞭策和指正。
硕士研究生导师、策展人
郭廷元
2023年11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