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鸣南粤第三回展:广州画院2023全国艺术名家作品邀请展

  • 展览时间:2023/11/24 — 2023/12/18443
  • 展览空间:广州画院美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策展人语文 / 张工

(广州画院学术委员)

回望地球生命的演化轨迹和人类自文明产生以来的历史,我们发现,其中每一次的改进,其底层逻辑都是基于对生活的热爱。每天,在充斥手机的海量短视频中,我们经常看到动物世界各种令人动容的跨物种善意;在战火弥漫的人类杀戮场,我们也不难看到跨越敌友鸿沟的悲悯。英国著名思想家汤因比在其晚年著作《人类的明天会怎样?汤因比回思录》一书中,曾预言人类必将进入第三次世界大战,但交战与杀戮者不再是军队,而是技术与人性。站在人工智能喷涌而至的时代风口,面对Midjourney、liblib AI、ChatGPT等AI工具对绘画创作触目惊心的颠覆性影响,艺术家显然已经无法置身事外。我们在讶赞和恐思之余,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


站在产业的角度,马化腾认为,未来的AI技术,很有可能变成一把万能钥匙,它能够释放过去所有人类技术和工具的潜能;任正非也认为,AI是未来最大的产业。站在技术发展的角度,早在2015年,马斯克就和霍金一起写了一封公开信,呼吁停止对人工智能无止境的开发,以防止人工智能技术反噬人类。马斯克认为,AI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在进化,AI对人类的威胁远远大于核武器。所可幸者,他们的呼吁得到了回应,2023年11月1日至2日,“首届世界AI安全峰会”在英国伦敦召开,会议讨论应对AI安全发展的世界合作并达成《布莱奇利宣言》。


面对电子科技迭代式跃进的发展规律,在形成一套可行的、能够约束AI技术进入有序发展轨道的世界规则之前,人类未来的命运显然风险巨大。当前去全球化浪潮的时代背景,无疑又加剧了这种风险。但如果站在更高的维度,把人类命运置诸宇宙发展的大背景,很多科学家担忧,以人类为代表的“碳基生命”,未来将大概率会被以硅芯片技术为基础的“硅基生命”所取代。站在人文和历史的角度,饶宗颐、莫言等哲人均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悲观。文化学者王东岳也认为AI技术对人类的降维打击很快会到来,AI的迭代进化,将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实现不可思议的快速觉悟而失控。而笔者则站在一个艺术家的角度认为,与其忧心忡忡,不如坦然面对和拥抱大自然的发展规律。我们甚至可以乐观地认为,即使出现掌控世界权力的易手,未必预示着人类的衰亡,就像现在人类可以与各种动植物共存一样,硅基生命也很大可能会善待人类。我也很愿意相信,通过学习而拥有智能的硅基生命,应该能够认同“爱与善良,比欺诈与杀戮更有利于自己长久存在”这一人类智慧。

基于上述的认知,笔者推导出本次展览的主题——A-I-ài,因为,我注意到一个充满深意的巧合:“AI”正是中文“爱”的汉语拼音拼写!正如我们所知,在浩瀚无垠的宇宙里,地球不过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在拥有洪荒之力的自然面前,人类其实不堪一击。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一起呼吁,要尽快形成群体意识,要在每一次AI技术的开发与进步中,为硅基生命这个“人类的潜代者”注入人类文化的精华——爱与善良?


“和鸣南粤”作为广州画院的学术展览品牌,每年举办一届,邀请国内顶级大咖,与广州画院的优秀画家一起围绕一个社会话题进行联展与探讨。我们希望,“和鸣南粤”展览能够跨越狭隘的艺术品展示模式,更侧重去彰显名家名作的社会公共责任属性。诚挚感谢今年应邀参展的所有名家大咖,他们当中,既有国际闻名的文化进步的思考者和探索者,又有国内卓越的文化事业的领导者和践行者。他们为这个展览,奉献出近六十件精心准备的中国书画、油画、版画、装置、影像等优秀作品,用他们强大的影响力,助力我们唤起更多的人对这次展览理念的关注,助力推进跨生命类别的爱与善良的传递。同时,还要感谢负责展览执行的广东万品公司不计成本的投入,他们奉献出最新研发的AI技术,让观众能够在现场参与AI作品的创作,形成一件与自己有关的、能够带走的AI艺术品。这种展览形式目前国内尚未见到。


最后,我想把饶宗颐先生的诗句“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改为“万古不磨意,中流至善心”,并将之奉献给所有从事和关心AI技术发展的人。我们不是呼吁技术的停滞和发展的倒退,相反,我们盼望AI技术的安全运用,拥抱世界向着更高阶的方向演绎,乐见硅基生命的文化基因上深刻烙印着人类的爱与善良。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