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著名艺术家徐青峰个展“Presenza ed Assenza-有与无”将于意大利时间2023年12月1日下午5点在意大利艺术研究院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将呈现徐青峰独特而深刻的油画作品,通过对“有”与“无”这一对哲学概念的探讨,展现艺术家对生命、存在和宇宙等哲学主题的深刻理解。作为意大利艺术研究院的一项重要国际当代艺术项目,展览由意大利艺术研究院院长克里斯蒂娜·阿奇迪尼、意大利艺术研究院秘书长乔治·邦桑蒂、意大利艺术研究院绘画院院长安德莱·格兰克以及意大利艺术研究院美术馆馆长多梅尼科·维贾诺担任学术主持,邀请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担任策展人,展览总策划为意大利艺术研究院院士邱艺。
该展览由意大利艺术研究院主办,意大利中意当代艺术协会承办,并且得到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府、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佛罗伦萨总领事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山东艺术学院、山东省美术家协会荣誉支持。
策展人彭锋教授评论(节选):“有”与“无”是中国哲学的根本问题。“有”与“无”不同,但不是截然对立,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可以转化为“无”,“无”可以转化为“有”。“有”与“无”之间的相互转化,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宇宙观。因此,尽管世界在根本上被区分为“有”与“无”,但中国哲学不是静止的二元论,而是动态的一元论。在这种动态的一元论中,“有”中包含着“无”,“无”中包含着“有”。
只有将两幅作品联系起来的时候,它们才完成了作为中国哲学根本问题的“有”与“无”的视觉表达。《空》中的人体,在《在》中消失了,它们强制我们将《空》视为“有”,将《在》视为“无”。这种被强制的视觉经验,回过头来又遭到标题中的“空”与“在”的强烈抵制。我们究竟该将《空》看作“空”还是“不空”?究竟应该将《在》看作“在”还是“不在”?
“徐青峰笔下的人物从身体中伸出双臂,这一基本姿态使他自己成为罗马城的铰链和道路,十字架的杆和臂,风帆的桅杆和桁端:这些方向相互交叉,共同构成一个永恒的标志,将不同文明凝聚在一起。”意大利艺术研究院院长克里斯蒂娜·阿奇迪尼评论(节选)。
展览总策划邱艺:徐青峰教授在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学院-意大利艺术研究院举办个展,是“中国哲学”与“文艺复兴”的相遇,是一次激发思考与促进对话的文化交流之旅。徐青峰教授是中国当代杰出的艺术家,其展览作品融汇了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的艺术理念。通过对中国哲学和文化的深入研究,为观众呈现出富有思辨性和超越性的艺术作品。运用“空”和“在”两个主题,涉及到对存在、虚无、当下和超越的复杂哲学层面的探讨,使作品具有深远的哲学内涵。这种哲学性的作品呈现了一种超越语言的表达方式,通过徐青峰教授的作品,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都有机会在跨文化的艺术语境中找到共鸣,促进中西方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认同。
意大利艺术研究院起源于1339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院,也是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的前身。由绘画和建筑大师瓦萨里向科西莫一世·德·美第奇提出,并于1563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成立。研究院标志由米开朗基罗设计,三环分别代表绘画、雕塑与建筑。意大利艺术研究院现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史、人文与科学、音乐与表演六大学院,汇聚了来自意大利及世界各地的艺术大师和学者。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丁托列托等众多艺术大师均为该学院院士。
该展览由意大利艺术研究院主办,意大利中意当代艺术协会承办,并且得到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府、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佛罗伦萨总领事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山东艺术学院、山东省美术家协会荣誉支持。
策展人彭锋教授评论(节选):“有”与“无”是中国哲学的根本问题。“有”与“无”不同,但不是截然对立,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可以转化为“无”,“无”可以转化为“有”。“有”与“无”之间的相互转化,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宇宙观。因此,尽管世界在根本上被区分为“有”与“无”,但中国哲学不是静止的二元论,而是动态的一元论。在这种动态的一元论中,“有”中包含着“无”,“无”中包含着“有”。
只有将两幅作品联系起来的时候,它们才完成了作为中国哲学根本问题的“有”与“无”的视觉表达。《空》中的人体,在《在》中消失了,它们强制我们将《空》视为“有”,将《在》视为“无”。这种被强制的视觉经验,回过头来又遭到标题中的“空”与“在”的强烈抵制。我们究竟该将《空》看作“空”还是“不空”?究竟应该将《在》看作“在”还是“不在”?
“徐青峰笔下的人物从身体中伸出双臂,这一基本姿态使他自己成为罗马城的铰链和道路,十字架的杆和臂,风帆的桅杆和桁端:这些方向相互交叉,共同构成一个永恒的标志,将不同文明凝聚在一起。”意大利艺术研究院院长克里斯蒂娜·阿奇迪尼评论(节选)。
展览总策划邱艺:徐青峰教授在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学院-意大利艺术研究院举办个展,是“中国哲学”与“文艺复兴”的相遇,是一次激发思考与促进对话的文化交流之旅。徐青峰教授是中国当代杰出的艺术家,其展览作品融汇了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的艺术理念。通过对中国哲学和文化的深入研究,为观众呈现出富有思辨性和超越性的艺术作品。运用“空”和“在”两个主题,涉及到对存在、虚无、当下和超越的复杂哲学层面的探讨,使作品具有深远的哲学内涵。这种哲学性的作品呈现了一种超越语言的表达方式,通过徐青峰教授的作品,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都有机会在跨文化的艺术语境中找到共鸣,促进中西方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认同。
意大利艺术研究院起源于1339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院,也是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的前身。由绘画和建筑大师瓦萨里向科西莫一世·德·美第奇提出,并于1563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成立。研究院标志由米开朗基罗设计,三环分别代表绘画、雕塑与建筑。意大利艺术研究院现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史、人文与科学、音乐与表演六大学院,汇聚了来自意大利及世界各地的艺术大师和学者。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丁托列托等众多艺术大师均为该学院院士。
上一篇: 初始梦
下一篇: 谭平个展——“再画”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