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21世纪以来,地球生态问题愈发严峻,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冰川消融等环境问题持续出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人类与自然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以及“我们需要怎样的自然?”等成为公众所反思的问题,在这方面艺术可以起到独特的作用。
现实中身处都市中的我们往往面对无所不在的垃圾,它们既是我们身边现实的污染,更是人类物质欲望下大量消费的产物,往往一次性使用后就被废弃,形成数量庞大的污染源,且形态各异。
此次个展的作品,除了具有自身的效果之外也强调其内在的意义。每件作品的生成都经历了垃圾的收集、清洗、组合制作直至在美术馆或公共空间展示的过程,在这个行为过程中“垃圾”在不同时空条件下产生了属性及意义的变化,另外以”参与式“作品的概念和公众产生互动,比如垃圾元素地收集、制作过程甚至在公共空间“展示性工作”,在公众参与体验下共同见证作品的诞生,由此尽可能全方位放大艺术的社会功能。期望“艺术为社会提供更多美好!”
现实中身处都市中的我们往往面对无所不在的垃圾,它们既是我们身边现实的污染,更是人类物质欲望下大量消费的产物,往往一次性使用后就被废弃,形成数量庞大的污染源,且形态各异。
此次个展的作品,除了具有自身的效果之外也强调其内在的意义。每件作品的生成都经历了垃圾的收集、清洗、组合制作直至在美术馆或公共空间展示的过程,在这个行为过程中“垃圾”在不同时空条件下产生了属性及意义的变化,另外以”参与式“作品的概念和公众产生互动,比如垃圾元素地收集、制作过程甚至在公共空间“展示性工作”,在公众参与体验下共同见证作品的诞生,由此尽可能全方位放大艺术的社会功能。期望“艺术为社会提供更多美好!”
文/徐国峰
上一篇: 山海即风景——乔鑫个展
下一篇: 相遇:明清外销艺术品上的中国人图像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