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柔软”的粉色水晶,被一支细长的金色金属片夹住,“压扁”了。我把照片放到最大,想看清其中的细节:长长的一片金属被简明精准地切割、折叠,它具备夹子的功能,同时也包含了背针的部分,整片金属完整无焊接点,技术结构处理张弛有度。被打磨成雾面的粉晶刚好“咬合”在金属片里,对质感的把控使整件胸针自带“柔焦”的温和氛围,但两种材质之间相互牵制的张力又莫名带来一种压迫感。这样的视觉气氛让我忽然就沉浸其中,想要读懂它。感叹作为一件毕业作品竟能做的如此成熟,作者应该是位技术控吧?当我更深入地去了解吴沛,发现技术对她而言反而是并不太“用力”的部分,她更在意的是能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作品里。她的创作过程省略了过多的所谓材料实验,试图把自己的思考转化到一个具体的物件之中,用情感塑造材料,亲手将它打磨,力求由内及外实现关于自我意识的投射。吴沛研究生期间就读的学校位于德国的宝石山城Idar-Oberstein,石头刚好是在地的材料,成为她选择的那个物件。 这件胸针是当时整个毕业作品系列的开端,它所探讨的是亲子关系对一个人的长远影响。而这个系列也作为她个人作品非常重要的研究线索一直发展至今。
本次展览主题为“之间”——即之间的动态平衡/The Dynamic Equilibrium In-between。焦点从原生家庭的关系延伸到人与人的关系。在作品中可以看到静止但蠢蠢欲动的状态,与不同材料之间或拉扯或挤压,它们象征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互动。吴沛希望用这样的创作,与观者的自身经验产生共鸣:“无论我们来自怎样的背景,有着如何的过往,我们只身一人面对机缘巧合下遇见的彼此。星座、血型、人格测试、心理测验、生命灵数、人类图......各种理论和工具来系统化自身与他人性格的不同所带来的矛盾与可能的相处之道,试图找出一个可以依赖的公式。但无论面对亲密或生疏的人,每时每刻的相处都是崭新的,既是来自过去的累积,也能影响未来,关系本身也因此而不断改变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