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唐卡艺术展 - 彼岸之光

  • 展览时间:2013/11/20 — 2013/11/30825
  • 展览空间:东传轩会馆
查看更多详情

    唐卡作为藏民族特色绘画艺术和工艺艺术品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唐卡”为藏语音译,意思是“卷轴画”。但是它不同于普通的绘画,由于藏民族全民信仰佛教,因此它主要的内容以佛教为主。而佛教美术起源于印度,在整个亚洲信奉佛教的区域都有各自的佛教绘画艺术,但又相互影响吸收。因此如果追溯唐卡中藏族绘画的线条,色彩,构图等,可以看出1千多年来佛教美术的发展,这其中也可以看到印度、尼泊尔、中原汉地的风格。更特殊的是,在西藏,由于全民虔诚地信仰,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觉性保护和传承,使这种艺术经1千多年,今天仍然鲜活地存在于今天的唐卡绘画中。因此,收藏唐卡,就是收藏佛教艺术,收藏人们对传统的坚持,对信仰的虔诚。


    唐卡特点:

    唐卡属于工笔重彩,但是在颜料上,采用的是天然的矿物颜料,这种采自大自然的不同颜色的矿石,经过研磨加工后,在画面上会呈现出美丽的色泽。这也是唐卡在色彩上不同于普通绘画的地方。因而对于唐卡的长期保存起到了关键作用,现在说起唐卡,很多人都知道,它能被保存千年以上,但是,这是在确实采用了真正的矿物颜料的基础上来说的。


    唐卡对于画师的要求:

    一幅好的唐卡,需要唐卡画师用心去描绘,而往往虔诚地投入一幅唐卡的绘制,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一位唐卡画师说,当我去认真的绘制唐卡时,我觉得自己就是在闭关修行。这对于现在快速发展的社会来说,这么多的时间投入到一件事情里面,本身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唐卡的宗教特征——从自我到无我一幅唐卡的绘制过程,是一个画师修行的过程。而这个修行的过程,就是从自我逐渐走向无我的过程。当画师安下心来,专注于佛国,菩萨的描绘中,将每一根线条用到极致,每一种色彩用向完美时,最后呈现的必然是一个圆满的境界,而这个境界,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个人的创造,而是2千多年来,佛教艺术在这世间,通过画师的手,最后呈现给我们人类眼睛所能看到完美的境界。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