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你想成为什么?

  • 展览时间:2023/07/18 — 2023/09/08348
  • 展览空间:二十一空间美术馆 一层、三层展厅
查看更多详情
在一次关于“地方营造”的讨论会上,建筑师张应鹏提到了另一位建筑师路易斯·康的著名之问:“砖,你想成为什么?”如此提问,意味着角色的转换,不是建筑师去决定物质材料的塑形,而是材料本身有着不可违背的本质需要去顺应。这一提问也引起了我的共鸣,从艺术的物质材料本身出发去思考它的可能性。在这里,我要谈到的是绘画,显然,相比于建筑,它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但我觉得,我们也不妨转换角度去作一番思考。

在当下,关于绘画的展览很多,并且讨论已经陷入某种困境。这些讨论有的执着于所谓绘画本体语言的变化,有的则将绘画视作呈现社会思想及观念的表征,还有的探究将绘画生成机制本身作为表达的形态。而在媒介方式上,绘画领域日渐凸显的一种趋向是将其与影像、装置、文本及整体空间高度结合起来,以构成某一庞大的“项目”。在这当中,似乎总有新的诉求在涌动,但又时常面临挣脱不掉的程式化的束缚。

所以,我想,是否可以换一种角度来考量绘画。就像管装颜料的发明和广泛使用是绘画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一样,在当今这个多媒介的时代,绘画又将如何变化?于是,我们看到了各种生活现成品的介入,整体环境空间的建构,基底材质的多元转换,声音、活动装置的交互,虚拟数码元素的纳入与体系生成,以及绘画作为一种行动方式的诸种样态。当然,我们可以视作是艺术家捕捉到了新的时代语境下的物质信息并选择以新的方式进行表达。但是,我们也完全也可以从材料的丛林中去体味绘画生长的脉络。当画笔行走在拼贴的布料、切割的金属板,当流水和雨声与绘画辉映,当时间、空间乃至虚拟网络成为涂绘行动的向度与场域,绘画是否也要提出成为新的自己的诉求?这并不是要扬弃那在历史的长河中层层累积的传统,而是说,绘画的语言在新的物质材料以及观念形态下的自然演变。实际上,有的绘画也并非在材质上有根本性变化,而更多的是置身新的媒介环境下的手法与观念更迭。

故此,我们是否可以暂时放下那创新的焦虑,而返身当下的现实语境,就像建筑师叩问砖石一样询问绘画“你想成为什么”,而不是拧巴地强行捣弄成它不愿意和不合适成为的形态。绘画无言,但艺术家和观众或许都有自己的答案。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  胡斌

2023年7月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