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在古典美学中,静与空虽是两个范畴,但是它们往往都是在同一状态下同时产生。它们都是要达到“去知去欲、去物去我、追求无限”的境界。“静”能至 “空”,“空”也能生“静”,“静”“空”之间是可以相通的。或者说我们可以用“空”来呈现“静”, “空”与“静”比较起来,在视觉的感知上要更直观一些。然而“静”的最高境界是“神游”,是一种外在平静而内在思绪飞扬的状态,所以与之相通的“空”也不应是一片虚无,而是“实”的前奏,是“实”的无限可能。这样的“空”是外在虚空而内在充实的状态,是空以待实,不落虚无的状态,这能生万千情思而又情有所寄。而要达到这样的状态在传统美学中有很多的优秀范例,“隔”或者称 之为“离”便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式。
上一篇: 东边灯塔——关于秃力城顶部
下一篇: 翰墨飘香 反诈同行——钟楼区“全民反诈”主题书法展览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