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杰油画的诗意世界
周杰是我儿时的画友,有缘与周杰先生神交三十多年,回故乡至周杰画室参学成了我回家的必修功课。每每观赏周杰画作就象读一本隽秀的抒情散文集,清雅明丽,单纯拙朴。读他的画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更会受到画作中那灵动的气韵和精神力量的震撼。为他那三十年如一日素心追求绘画境界的痴狂和达观精神所感染,更敬佩他那淡泊功利,心归自然的人生境界。
反躬自省,生活在红尘中的我们,也许是人到中年催熟了“务实”的心理。物欲横流,我等无非红尘流沙。曾经让我们快乐的东西,现在看来是那么的幼稚;成熟赶走了快乐,价值替代了兴趣。几十年来,纯真的艺术已经被所谓的“搞活经济”弄得暗淡无光,在我们儿时的学画的年代,艺术不仅是社会的崇高和生命的品质,更多的是理想和热情!事实上,当今的社会已经被欲望所规定,人们向往立竿见影、一蹴而就,梦想一夜成名。叔本华说: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就无聊,人生如同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动。萨特说:人是一堆无用的欲望。如何在生命的“欲望”与精神的“宁静”中找到平衡?在这个意义上激赏周杰先生两栖的蝙蝠精神,蝙蝠是唯一真正能够飞翔的兽类,它虽然没有鸟类那样的羽毛和翅膀,但却能在爬行和飞翔之间穿行。时运不济,它就冬眠以养其性。作为泰兴市装饰领域颇有影响的企业老总、泰兴市装饰装修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周杰能在企业运作与艺术理想的场景中泯灭对立,优雅地漫步在两者之中。也是我激赏周杰的地方所在。
人到中年的周杰先生不为经济俗务所困,在新近创作的系列风景油画中,诗意的风景画成了他的主要追求。积三十多年与周杰先生交往,深悉其创作三昧。夜深人静,结束一天的商务,周杰先生宴坐画室,沏一杯好茶,嗅着茶叶的清香,面临画架,一边翻看大师们的画作。白天工作的压力和无聊的应酬就会慢慢释放,像是找到一处让心灵休憩的港湾和驿站。他作画时有如禅定:先要在画室的竹榻蒲团上小憩半小时,依半梦半醒间之构思,胸有成竹油彩落笔之时,忘我、忘物、忘掉整个世界,神魂入定凝于油画笔端指间,一气呵就,气韵天成,在禅与诗文的合奏中,营造出了独特的艺术意境,充分体现出冲淡空灵的风格与孤寂的禅境。
通过周杰先生的《残荷》系列油画,我们可以看出在某种意义上,周杰先生是画家、更是诗人。诗是什么?诗是诗人被某件事物触动后一种必欲表达的冲动和行动,是灵魂的悸动,如同昙花的闪现,梦境一般摇曳起光阴的故事。他的《山雨欲来》、《早春》表达了难以言说的禅境。体味了超越了物我的一种精神,同时又是一种澄明宁静,大彻大悟的心灵境界。同样,诗在吸收了禅对生命,对自然、对山河大地万事万物那种超然、穿透的智慧后,让我们找到了油画艺术“无法之法”的“至法”。从而达到一种空灵、明净的境界。它的存在,包含在最平常的事物中,犹如大海、土地、空气、草木或春花秋月。
在周杰先生的《银杏人家》、《雨后》、《小河依依》、《村边》等风景油画中,禅意寓与画中,充满着诗情画意;体现了隐逸的禅宗旨趣,融合了审美体验与禅学理念,画家让城市的喧嚣走向山野的宁静,将自然美、人性美和精神美提升到“人格”的层面。山水中我们仿佛听到了灵魂的私语。傍晚,那晕眩的霞光中,我们闭上眼睛,聆听潺潺的河水,会有一种时间轻抚的感觉。是的,禅的诗与画予人生诸多启迪,增人智炬。有人说世界上能真正体会生活之美好的人只有两种:孩子和看透世事的老者。孩提时代天真快乐是因为他们想得简单,老年人宁静安祥是因为他们站在人生的另一头参透了生活的真谛。面对繁华浮躁,面对纷扰诱惑,我们常常被现实迷蒙双眼,被冲动搅乱了理性,当人到中年,历经沧桑与繁华才发现曾经过去的一切荣辱“了无可得”,禅的智慧告诉我们:最朴实、最简单的才是最美好的生活。
周杰先生的诗意油画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态度,表现了一种淡泊与豁达,只有心灵的恬淡平和才不会为尘俗所迷,为物欲所困,为诱惑所动。在生命的“业”流中,我们选择不了生命,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待生命的态度,人生本来就是一次时光的旅程,在喧嚣中,独守平淡。在繁华中坚持简单,少一份圆滑世故,便多一份清纯典雅;不为功名利禄而执著,宁静从容,我们就会活的坦然自在。只有月白风清的淡定,才有了人淡如菊的从容,也才能用最自由的画笔去演绎生命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