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逄小威摄影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23/06/26 — 2023/12/31682
  • 展览空间:南通博物苑第三临展厅
查看更多详情
序言PREFACE


“逄小威中国京剧人物摄影作品展”,是一场绝美的京剧艺术的多彩展示,是一次丰厚的京剧文化的有力传扬。


作为中国戏剧剧种的京剧,于清道光年间形成于北京,但是乾隆时期四大徽班进京则被视为京剧诞生的前奏,在京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新的剧种是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收昆曲、京腔、梆子腔(秦腔)和杂腔小调等的艺术成分衍变而成,主要声腔是西皮、二黄。二百来年的京剧史,是一部生生不息的融合变革发展史。其表演广泛继承了众多剧种的艺术成果,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演手段和表演方法,唱、念、做、打各种艺术手段都发展到了很高水平,形成了技术性较强的程式规范和严格的训练方法。


京剧又称京戏,亦曾被称为国剧。京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真正的国粹,2011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逄小威的中国京剧人物摄影作品,就是京剧舞台上的人物造型摄影。


京剧重视舞台上的人物造型,其生旦净丑诸角色行当的化妆都有一定的规范。京剧的脸谱是在徽、汉、京(高腔)、昆、梆等地方剧种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发展而成的,是历代艺人长期以来创造的一种富有装饰性和夸张性的人物造型艺术。色彩斑斓的脸谱被当作中国戏曲的象征。以各种鲜明对比的色彩和各具规则的图案,显示人物的性格品质和容貌特征,使人一望而辨忠奸善恶。它与盔头、髯口、服饰、靴履所组成的浑然一体的美,形成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风格。


逄小威拍摄京剧人物作品,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是多方面通力合作的结果。这一《中国京剧》系列人物肖像摄影项目是从2008年底开始构思策划的,得到文化部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并由国家京剧院做实施的班底。国家成立的专家组发挥了统筹协调作用。从2000多部京剧作品中精选出100多出经典剧目,再在这些剧目中挑选出100多个观众熟悉和喜爱的剧中人物。剧中角色皆由全国当今一线上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分别扮演,很多服装也都是过去祖辈上的老戏服(现在演出是不可以用的)。如此的演员阵容,如此的剧目数量,如此的行当齐全,前后动用千余人,耗时整整九年,逄小威在国家大剧院搭建的摄影棚中方才完成了这一拍摄任务,为中国京剧、为中华传统文化留下了经典之作、传世之篇。 


对逄小威来说,拍摄京剧人物的任务并不轻松,这是需要用心进行的艺术创造。当选定了剧目、挑选出观众熟悉和喜爱的剧中人物后,就是遴选合适的演员。这也颇费功夫。他们找的演员都要尽量符合剧中人物的年龄、形象、性格和气质,尽量缩小演员和人物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地还原这个角色在剧本中原有的形象和气质。作为摄影者,逄小威还要研究剧本,弄清剧情,了解剧中角色的性格特征以及扮演者的有关情况。幸运的是,他因为有过多年话剧表演的基础,在拍摄人物时比较容易把握和捕捉被摄者的心理状态及外在表现。因此,在演员的表演过程中,他会抓住最为精彩的瞬间按下快门。这个“精彩”,表现在眼神、面部表情以及动作上。人物于是就有了神,活了起来。这就是艺术的创造。


为什么要用摄影及胶片来记录中国京剧?逄小威认为,摄影具有真实记录自然物体存在的属性。而传统摄影所使用的胶片,在真实记录的这一层面就更加令人毋庸置疑,有着截止目前数码影像仍需努力追赶的图像效果。而胶片影像又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得以永久保存。在《中国京剧》系列人物肖像拍摄中,为了确保影像效果的最高品质,逄小威使用了8X10的大画幅彩色反转胶片,一张底片相当于一张A4纸那么大,价格自然也是昂贵的。这些珍贵的完整的118幅胶片,已为中国博物馆收藏,成为一份重要的文化财产。


逄小威先生是一位著名的肖像摄影艺术家,《中国京剧》系列人物肖像摄影是他的新的重要成果。 

展览在颇负盛名的南通博物苑举办。这是中国人独立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坐落于南通市风光秀美的濠河之滨。策展人是冷冰川先生。这位追求唯美的艺术家,他的自出机杼,令人充满期待。


博物苑的展馆里色彩绚丽,满室生辉。88幅大幅京剧人物肖像,1.5米到1.8米高的有多一半。这些表演艺术家来自于国家京剧院、上海京剧院。中国戏曲学院、湖北省京剧院等,展示着中国京剧的无穷魅力。


展览还有一系列相关配套活动。其中结合博物馆夜开放,将邀请王珮瑜女士等艺术家分别在南通大剧院、濠南别业紫藤花露台进行演出、讲课,让观众领略京剧的趣味,以及邀请上海交响乐指挥家进行现场演奏,让观众感受京剧与交响乐的华丽碰撞,都是令人翘首盼望的;而《逄小威先生专题讲座》,相信也会受到欢迎。

总之,这是一个好看的展览,也是一个耐看的展览。


郑欣淼

2023年6月20日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