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绘画领域,总有那么一批既秉承优秀文化传统,又锐意进取,用新的审美意识、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来不断发扬光大中国画创作的先行者。张自启先生和巫成金先生,就是其中卓有成就的创新型画家。
两位艺术家均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并由此奠定了坚实的绘画艺术造型基础。他们的艺术历程广泛涉猎素描、速写、文学插图、连环画创作、雕塑壁画等历史人文题材的艺术创作;更对工笔重彩、写意人物、山水和花鸟画等领域倾注了很多的激情和精力。多门类的艺术实践和理论探索,深入广泛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人文积淀,成为支撑他们艺术创新的坚实基础,成就了他们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
张自启先生的画作有一种启人遐思的力量。他的绘画作品既有在众星捧月般的背景衬托下、宛若凸显在聚光灯下的或正或邪、或美或丑、或庄或谐的各种人物形象,形成强烈的道德批判、情感宣泄和审美感动;亦有如同宗教般肃穆、虔诚,以庄严、神圣的情绪撼动人心的风情画幅;更有举重若轻的将异国人文风貌随心所欲的信手挥洒于旖旎清新的国画意境中的水墨长卷。从而完美的体现了他工笔与写意、淡彩与浓墨、东方神韵与西方美感的亲切对话和无间融合。
巫成金先生则是一位别开生面的艺术探寻者。他的作品中既有于乡风民俗中所透露的纯朴、率真、喜悦与关爱;又有神秘宗教气息与欢乐世俗情绪所交织的艺术氛围;更不乏东西方文化对照所呈现的复杂而有序的庄重典雅的仪式感。对中国画本质的深入理解和深刻把握,使他寄情于大美的天然生态环境,从而使作品也感染和浸润着自然的气息而勃发生机。而对浓墨重彩的写意山水的钟情和执念,正是他审美理想和人文情怀的深情表白和呼啸长歌!
两位画家的创作轨迹有一个共同的交汇点,就是都不约而同的从工笔走向写意,由人物转型山水。这种转变是有着其深刻的内源动力和心理根据的。从哲学的角度而言,人类终极的关注维度都会不约而同地指向三个方面:一是人与人的相互联系和频繁互动,由此建立起多元的人际关系和情感世界;二是人与自然的生存关联和息息相依,使人由被动适应世界进而主动地认识并改造世界;三是内省,就是追寻和反思自我的内心世界,并最终印证人既是自然的产物,又是自然的一部分,从而由此体察和觉悟到“天人合一”的高尚境界。这种关注、体验乃至反思,终究都会以某种形式或途径反映或表现在艺术家的创作和作品中。所以在这种意义上,人物画可以看作是画家对人类自我精神世界的某种思索、想象和摹写;山水画则是画家对自然母亲的亲近、礼赞和情不自禁的深情拥抱。而由工笔到写意的不经意的转换,则是艺术家经由表象认同、情感投入、恭敬虔诚的膜拜者,终于成为深沉自信、意气风发、率性而为的成熟智者,从而完成由自发、自觉、自如到自由境界之成长、过渡与升华。
此次画展所集中展出的,主要是二位画家近年创作的部分尺幅斗方类的小品之作。
不言而喻,笔墨功夫从来就是随创作内容而发展演变的,艺术语言的作用也只能是服务于艺术追求与审美理想。所以无论是洋洋洒洒浩然大气酣畅淋漓的巨幅长卷,还是婉约含蓄惜墨如金欲写还休的尺幅斗方,都是艺术的常态。所谓小尺寸小幅面的作品,其实是更能反映画家的艺术修养和笔墨功夫的:因为要在有限的尺幅空间中表达出崇高的意境、凝练的形象、充沛的情感、博大的气派,更需要具备大胸襟、大智慧、大功力、大修为。
正是二位画家用深刻的人生感悟、炽热的家国情怀、明敏的艺术感觉,才能幻化起千叠虹霓般瑰丽的灵感,奔泻出如椽笔底的万顷波澜,在方寸之地展现大千世界,于咫尺之中写尽海宇天涯。这里所呈现的,就是在他们流光溢彩的鸿篇巨制之外所折射和散发的有如凤毛麟角般赏心悦目的斑斓花絮、绚丽华彩和悠长泛音。
正所谓生命有涯而艺术追求无限,衷心祝愿两位艺术家壮心不已探索不止,不断臻于艺术的极致境界!
——丁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