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个展-游唱诗人

  • 展览时间:2012/06/16 — 2012/07/30583
  • 展览空间:菲利浦画廊
查看更多详情

展览前言


  人间穿越

  瓦儿对我来说是种魔力,她演化的方式令我着迷。

  我仔细端详她最新的创作,努力想理解她的力量从何而来。

  她的作品弥漫着热情,我们许多人都能从中感受到她的力量。

  我对她产生的兴趣日发浓厚,而且我不是唯一这样想的人。

  为什么呢?

  再度审视『艺术』的定义

  保罗·高更曾思索过一般艺术的意义,抛出了自古连绵不断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哪里去?」然而这问题至今无人能解。

  我们是不是缺乏可共享的回忆,又皆须面对前方的空无?我们不晓得如何仰靠彼此的经验立命安身,却仍能蕴育出各自风貌。但若我们过度探索这些问题,可能会落入永无止尽的漩涡,从此忘记生命中真正重要之事。

  关于艺术,我宁愿坚守不久前逝世的艺术家达比埃斯(Antoni Tapies)所下的定义:

  艺术作品,应该是由艺术家注入内在能量的一项物件;所灌注的内在能量宛若电流,一旦具有相似波频的观者触碰了作品,必能激发起内心的悸动震颤。

  瓦儿就具备了产生电流的所有要件,能召唤出我们内心的千丝万缕。

  内在能量:瓦儿毫无保留而真诚的接纳她人生中所有的经验。她年轻时走过许多国家,体验过种种不同的社会与文化环境。后来,她走入一个非常耗费精力的工作,得花上极大气力才能做好,身处其中的成功者无不彷佛被榨干汁液的柠檬。这些经验若未消抹一个人原本的人格,便能成为滋养人生的元素。瓦儿将这些经验化作她人生的养分;她从来都不是温室中长成的花朵。她的人格经过滋养后变得更为丰饶,也让她更渴望真正的为自己而活。

  电流:某日,瓦儿遇见了黏土。十年来这份联系从未止息,也难以想象将来会有停止的一天。她用独到的观察角度表达自己,手中塑造出的人物、情景、环境皆蕴含了她不经意注入的过往,而这股力量也不断推着她向前。她将心中所愿、所想,化为黏土或蜡质创作。每位雕塑家都梦想能住在铸造厂附近,而瓦儿正是这位幸运儿。如此一来,她在创作时注入模型的内在电流,亦得以在青铜制造过程中完好留存,将她的所闻、所感与最终的青铜成品融而为一。

  极少雕塑家能一路见证从创作到青铜成品的那种惊艳,瓦儿却总能亲临其境。这是瓦儿令人激赏之处,也是她作品中的重要面向:真人、黏土、青铜,她做到了三者几乎不可能达成的流畅邂逅。

  现在我们必须了解,为何这么多具有「相似波频」的观者会被瓦儿深深吸引。

  我在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中,看见好些人一早便出现在展场,喃喃说道:「我一直想买雕塑品,现在终于找到想要的作品了。」他们选了瓦儿的《恋人3》(LesMariésⅢ)。在上海艺术博览会中,有对马来西亚夫妻告诉我,他们飞来上海就是希望能买到瓦儿的雕塑品。后来他们选择了《众行》(Parade)。除此之外,我还能想到许许多多的例子。

  该怎么解释这股风潮呢?

  我认为,我们感受到的电流百分之百出自瓦儿本人的内在能量。她的内在能量并非受所谓的「艺术学习」滋养而生,这种养分对一位新进艺术家而言可能过多而难以承受;她的内在能量也并非因长期浸淫于伟大艺术作品而生,尽管伟大的艺术家可以影响年轻的创作心灵,却也可能将之禁锢其中。瓦儿的灵魂细细观察这个世间,用她的心告诉我们她的所见所感。她的单纯、诚实、与开放的灵魂成了我们疲累之眼的焦点;当今文明衍生出无止尽的复杂与权谋,用以观看的双眼终归精疲力竭。

  瓦儿的内在能量与她作品中传递出的电流紧紧相扣,让我们在观看她的作品时难逃这股巨大力量的冲激。

  过去三年,瓦儿勇敢跃入一座更宽广的宇宙,即「人」的宇宙:这个人告诉我他的命运,他在艺术家重新赋予的都市生活中流连,以及人类与环境的互动,种种关于人的个体性面向。极少艺术家敢踏上这场非比寻常的冒险之旅。诸如《都市生活》(Urban Life)、《甜蜜的家》(Home Sweet Home),以及极为秀异的《幻妙之城》(Ville Fantastique)等作,瓦儿的作品令我想起法兰克·盖里(Frank Gehry)谈到自己建筑作品的说法:他们(即作品)带领我们走进他的未来。

  时至今日,我们有幸走入《穿廊》(Corridor),遇见《集会》(Agora)、《世界之巅》(Le Toit du Monde)、《行走城市》(Walk the city)以及《都市聚众》(Urban Gathering)。

  2011年末及至2012年初始,这段日子往后回顾时,必将是瓦儿艺术生涯中公认的一段伟大创作期。

  瓦儿的作品让她在雕塑界占有独特席位。她的作品中可看见与耶提安·馬荷丹(Etienne Martin)作品《住居》(demeures),或是与杜布菲(Dubuffet)作品《人物塔》(La Tour aux Figures)、《冬日花园》(Jardin d’hiver)的相通之处。瓦儿的作品主题是她眼中所见,关于我们幽谧不定的命运,以及人处于命运中的易碎平衡。

  原生艺术

  瓦儿注入创作中的能量,即每位「具有相似波频」的观者面对她作品时所感受到的电流。从这层面来说,瓦儿的作品几乎可说是原生艺术。她日后说不定会成为第一代称自己属于原生艺术运动的艺术家,或是将来可能被艺术评论家冠以此名。

  我愿意相信这样的未来发展,因为我钟爱她的所创所作,而且我深信她的艺术将带给我们莫大的喜悦。

  瓦儿给了我们为其诠释的空间,我们(在作品之前)好比面对一场终极罗氏墨迹测验。她的作品藴藏的内在能量,透过独一无二的电流悸动注入我们心中,让我们不知不觉想亲近她,彷佛遇见无比熟悉的事物。

  多希望艺术评论家能够如实描写出他们眼中所见——在我看来,他们就像是这场心理牌卡游戏中的角色,这场游戏有关人类生命,也有关我们与各式艺术的关系;说穿了,这场终极心理测验就是当代艺术!


菲利浦・史戴 Philippe Staib

菲利浦・史戴艺廊

2012年5月于上海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