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虎胆三分,巴山蜀水歌雄起;
兔毫千管,汉骨秦风续正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书法篆刻家深入传统、传承经典,溯源守正、培根铸魂,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强化新时代艺术家的精神引领,提升人文内涵,坚定文化自信,助力文艺创作,切实履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文艺先行战略合作协议》、认真落实《2023年川渝两地文艺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系列活动方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巴蜀文化共建,特举办作为今年川渝文联双方系列文艺活动之一的“巴风蜀韵·四川重庆篆书临创作品邀请展”。
四川省和重庆市自古 “巴蜀同囿”,山水相连,血脉相通,风俗一体多元,性情各具特色。从司马相如、扬雄、李白、三苏、杨慎到龚晴皋、谢无量、郭沫若、刘孟伉、徐无闻,巴蜀的诗文书法自古崇尚博采兼综、尚德崇文、注重实践,形成了植根于历史文化传统的文气、才气,来源于山川物华的灵气,基于巴蜀文化板块独特性的南北兼收、碑帖交汇、体兼文质、开放多元的“巴蜀书风”。生于巴地蓬安的司马相如著《凡将篇》,其《季候四时书》是最早的书法理论著作;生于蜀域郫县的扬雄精通古文奇字,著《训纂篇》,最早提出“言为心声”“书为心画”的著名论断。历代川渝儿女共同创造的巴蜀书风和文化经典,是中国书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川渝兄弟书协乘着新时代的旭日春风,继续招志揽同,以文会友,欢聚一堂,砥砺切磋,努力共创两地书法事业新局面。
该次书法交流盛会分别邀请川渝两地各20名篆书作者(其中不乏同时精于篆刻者)参加,每位作者提供篆书作品三件:一是经典临摹作品原件一件,二是在临作基础上的创作作品原件一件,三是其他自我代表性风格的创作作品高清电子版一件。同道诸君年齿、经历、性情各异;书作虽仅60件,但取法却涵盖商周甲骨、金文,春秋战国古文,秦汉篆书,唐代、清代至今的不少经典名作;其创作转换也都渊源有自、汲古有得,力避荒率浮薄;同时,要求每位作者至少有一件表现“巴风蜀韵”内容的作品。因此,该展是目前川渝两地篆书研创群体现状的生动折射,为广大艺友和爱好者提供了研讨、交流、品鉴的标本。衷心期待并感谢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以助推川渝两地作者德艺才识的勇猛精进。
江沱潮涌千帆健,篆籀花开满苑春。
我们希望川渝两地广大书法篆刻作者以该次篆书展为契机,深入学习中国书协《关于进一步推进书法界职业道德与行风建设的五条意见》,在追求务实学风、倡导雅正书风、弘扬优良文风、改进协会作风、引领行业新风中,继续植根传统经典,自觉成为真善美的传播者、先进文化的践行者、时代风尚的引领者、社会形象的塑造者;在全面展现川渝两地文艺界新时代新征程新面貌,促进川渝文艺交流协作,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中,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把握时代脉搏,汇聚洪流正脉中,共谱川渝守正出新、雄秀相济的翰墨华章!
四川福宝美术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