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清和布令麦翻浪,序届朱明荷泻珠。时值大地炫彩的美好时节,《杨士香国画展》在合肥·久留米友好美术馆开幕了。
本次展览的作者杨士香是一位来自偏远乡镇、名不见经传、持续从事美术教育达半个世纪之多的普通教师。凭一己之力,来到省城的艺术殿堂举办个展,皆因国画艺术乃不刋之鸿教。展岀作品令人推目之处,是其校园艺苑双耕耘的不懈践行;不啻微芒、艺海奋楫的难能修为。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艺术,发挥民族艺术对新时代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杨士香举办个展的宗旨所在和应有之意。
展览共展出杨士香的大写意花鸟和山水作品近百幅。楮表腕底,呈现质朴而典雅、清新而豪放、持正而多元的自家面目。读其作品,归为三佳。其一,以物观物,以神造型。深化创作中形与神、法与理的关系,反映具象典型气质,提升绘画“六法”的艺术空间。其二,意境俱显,以意布境。体现真境与意境、实相与现象、审美意象与自然形象的辩证关系,摅发人思。其三,技趣同寄,以意布境。赋笔墨以郁勃情趣,达到理、性、情的有机融合,笔墨功夫与形象思维能力相得益彰。表达国画艺术的民族性、地域性和艺术性,演绎夲人创作作品的可读性、趣味性和创新性。
杨士香的建树得益于诸多方面。首先是崇尚国粹艺术,坚持恒守正念。他出生于“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萧县,耳濡目染,自幼钟情于国画艺术,深得青藤、八大精髓,颇具璜翁、龙士神韵。长期以来,与龙城画派宿将郑正、欧阳龙、薛志云等过从甚密。又进大学艺术系深造,得到郭公达、刘继朝等名家系统面授,且从事艺术教育五十余载,教学向长,学有所成。其次,整体把握,厚积薄发。花鸟、山水、人物多方涉猎,从传统到当代,从具象到抽象,历久弥新,大胆尝试。其三,追随时代,独辟蹊径。一方面是师法造化、师承传统,同时站立于传统技法为经、时代笔墨为纬的艺术坐标点,具古开今,编织追随时代的艺术文锦,做到与时俱进,革故鼎新。
齐白石曰,国画“乃寂寞之道”。杨士香亦年逾七旬,依然笔耕不辍。今天的展出,使我们对这位画坛苦行者,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本次展览,由于种种原因,不足之处恐所存在,敬期各界人士和方家同道不吝指教。
鸣鹤 癸卯年 清和月 古相静远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