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前言
AVG空间非常开心的迎来驻留艺术家刘静云的个展“无物之象”。刘静云在这两个月的驻留期间,通过石膏材料为载体,探寻自然法则、感受能量转换与时间流逝,创作了一系列驻地作品。
无物之象
那些看不见摸不到的物体,它通过一些载体产生了形象。比如空气、时间,或者意识。作品《时逝系列——无物Ⅰ》,记录了一块冰在常温的室内,缓慢融化成水,最终侵染下面的石膏粉,生成新物态的过程。产生这样的结果,有空气的影响,有时间的影响,有艺术家的影响,也有未知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永恒
没有开始,永不结束,就是永恒的状态。能量在物质间,会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在作品《时逝系列——无物Ⅱ》中,刘静云将蕃茄、苹果和橙子对半切开,将横切面贴合石膏粉放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果实的水分向下渗透,经过氧化,果实开始逐渐腐烂,每个时间点会产生不同的形态。时间变了,形态变了,但是能量总额是没有变的。果子里的水分要不在空气中,要不在石膏粉里,要不就在那鲜活的霉菌中。他们将永恒的干扰着周围,就像作品《无欲丨有欲》,同样的一杯石膏粉,在不同时间、不同的位置进行放置,那么他将被周遭环境因素影响,继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并将一直在相互影响下存在。
无常
了解万物规律,可处理现在发生的一切。作品《临界点》、《有无相生》,这些都是刘静云在创作其他几组作品时所遗留下来“边角料”,他认为它们亦在相互影响,经历湮灭、新生,独立存在。这里的石膏形态,有规律的整齐摆放,看似刻意的在制造形式感。这种自导自演、沉醉其间的方式是艺术家情感意识的输出。你或许看到了点线面,或许看到了同一物种的不同形态,或许看到的一切都是无用之用。在阁楼中的作品《无状之状》,好似本次展览的压轴之作。艺术家刘静云在每次浇筑石膏浆的过程中,并没有刻意计算水和石膏粉的比例,所以每层会自然呈现出不同颜色,由于每次的着力点和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同,自然的重力法则下,所以每层呈现不同的走势。堆砌、流淌、凝固... ...在这样重复的无序中,远观好似一尊菩萨破泥而出。一切看似没有规则,规则已然在其中。
规则所留下的痕迹,意识所留下的痕迹,时间所留下的痕迹,都在无物之象中。
上官凯莉|文
上一篇: 亦真亦幻:19世纪末至20世纪西方视野下的中国服饰
下一篇: 比抽象重要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