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回眸——张云生花鸟画展

  • 展览时间:2023/02/18 — 2023/03/05213
  • 展览空间:徐州艺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真人真画真性情
——张云生其人其画

我与云生先生交往数年,虽然鲜有推杯换盏,但却常常莫逆于心。倍感幸运的是,就是在这短短数年里,云生先生迎来了他艺术创作上的井喷期,艺术风格上的成熟期,艺术美学上的澄明之境。作为先生的朋友和艺术之旅的旁观者、见证者,我似乎应该有话要说,然而,又惶恐于词不及物言不及义,因为我自知于艺术而言,我的确是个门外汉,虽然提笔,多有惴惴,念及先生不弃,尝试絮叨一二。

云生先生,真人也!这里的“真”指的是基于单纯之上的真诚,值得大书特书的就是这种超越的单纯:他通晓一切人情世故却绝不世故,人情练达,世事洞明,曾经沧海,但却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这种赤子之心于现实生活中可能是处处碰壁,于艺术创造而言,却是难得的质素。予生有幸,结识先生,得以亲身体会、领略其对家人、朋友,乃至整个世界的这份世间珍稀的超越的单纯。面对亲人,他有着传统儒家知识分子那种“修齐治平”的深切关怀。面对友朋,他更是坦荡率真,行多于言,一诺千金。于家常上,常常让人拥有一种卸下包袱、如坐春风之感;于艺术上,则每每让人拥有一种上天入地、海阔天空之快;于场面上,则始而木讷寡言,终而妙语如珠。

我想,这终究还是先生天性里葆有的那一份单纯使然,那一份真诚使然。真正的单纯不是不谙世事,而是对自己主见的坚守,对他人意见的倾听和尊重,对世界万物的达观和了悟。云生先生在为人处世上就是这么一个超越的单纯的人。

云生之画,真画也!这里的“真”指的是由对艺术的真诚态度而来的艺术创作上的真诚和敬畏。这里有必要重申艺术评判三原则:真、善、美。真是基础,善是途径,美是旨归。任何艺术,只要还称得上是艺术,就必须经受这三重考验。真的标准是最基础的,是艺术的起点;善的标准是艺术的内涵,满足于社会的需求;美的标准是最高的标准,也是艺术的终极追求——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这是艺术的终极价值的体现。征之以云生先生的画作,我首先看到的是先生通过其画作所表达出的对现实生活的尊重和对艺术本身的敬意。这同时也让我想起艺术大家齐白石先生的那一段关于绘画的名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意思是说绘画艺术首先不能不讲究逼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抓住物象本身所特有的内在本质,发挥艺术想象,或突出或夸张,融入作者的情趣思考,体现于不同其他物象的独有特点,在“是这一物象又不完全是这一物象”之间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既给创作者留有精鹜八极的思维的空间,又给欣赏者留有心游万仞的联想余地。

我们就此可以征之以云生先生著名的笔墨《笑口常开》来欣赏:春华秋实,硕果累累,于秋色正浓的时节,石榴显得特别耀眼,其耀眼处不仅仅在于其色灼灼,更在于其成熟到“炸裂”,成熟到“笑口常开”,成熟到用一种“红口白牙”般的形象来迎接秋天。画作显得特别的逼真,给人以“这就是秋天”、“这就是石榴”、“这就是秋天的石榴”的强烈的真实感。最为独特的是,这是中国的水墨,因此,这里的秋天只能属于中国的秋天;这里的石榴也只能属于中国的石榴。因此,《笑口常开》能够比较典型地表征着云生先生对待生活和艺术的态度——无与伦比的真诚!窥一斑而知全豹,先生的其它画作,无一不真。

当然,真诚只是起点,有了真诚的起点,接踵而至的就是善意;有了善意,通往美的大道自然也就变得坦荡起来。能守住这一份真诚无论对画坛还是对云生先生本人,皆属难得,更遑论云生先生的艺术之路走得更远,于花鸟虫鱼山山水水涂涂抹抹中直追元宋,可谓是风格高古,秀逸卓然。

云生其人,真性情也!这里的“性情”自然是“性情中人”之性情。真正的艺术家一定是首先是必须是性情中人,过于理性,过于功利、过于老谋深算是成不了艺术家的。我欣赏云生先生这样的性情中人。鲁迅先生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从水管里流出来的都是水,这话听起来好像是废话,但寻思起来这是至理:很多东西,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的气质,既学不来,又装不来。

云生先生就是这样的性情中人,做事雷厉风行,对人爱憎分明,高兴时手舞足蹈,痛快处铺纸舞墨,在黑与白的天地间肆意挥洒,用抽象的笔墨组合尽情舒展内心的倾诉、社会的复杂和世界的多变!郁闷时则借酒消愁,在宣纸上尽情宣泄,排遣内心深处的焦躁与不安,画面依然简洁洗练,于无声处听惊雷,真性情的自然体现就是时而婉约旖旎,时而大气磅礴,时而渔舟唱晚,时而无边落木,时而虎啸猿啼。

祝愿云生在自我建构的过程中,洗去铅华,走上更加至真至善至美的的无我之境!

王少鹏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