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影一直在我脑海里——邵进油画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23/03/18 — 2023/04/18149
  • 展览空间:海棠艺术馆
查看更多详情
人不能直接看见自己,从临水自鉴开始,人通过各种镜子获得自身的认知。在社会中,这个镜子往往不是物理存在,而是由精神的交流构成:从最初的家庭成员,到成年后的社会环境,我们在无数次与他人的对照中累积着关于“自我”的图像。另一方面,人不仅通过语言表达对自我,也将自己的精神世界投射为图像,因此,图像也可以视为人类精神世界的投影。作为精神世界投影的图像,无论何种题材与形式,都可以视为“自我”的殊像。从这个角度说,图像是“自我”与“他人”的一种悖论性共生的多层拼贴。

图像最初依附于其产生的原始语境:人们基于各种表达的需求创造了它们。而每次有意的表述都会透露无意识的欲望,图像从产生的第一秒,就裹挟着种种“余韵“,展示了某些其他的东西。就像语言有语法,构成了复杂表述的内在逻辑,图像也有“图法”,其中有部分可以与语言世界相互转译,也有不可言说的部分。这些无法言说的“余韵“,构成了图像的独立性,也将图像一部分真正的生命隐藏于语言世界之外的幽暗之所。

时至今日,我们处于一个图像爆炸的时代,图像提供了沉浸式的信息获取途径。各种各样的图像也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他者“,人通过与图像的交流获得关于自身的认知。由此,图像也成了当下人认知自身的镜像。

几千年来图像依附于媒材而存在,无论是岩石、画布、纸张或胶片;而近三十年来一个巨大的不同是:数字技术的发达使图像日益获得了独立于媒材的特性。数字图像从产生的第一秒就意味着它具有了脱离了原初身体/媒材的存在意义,成为虚拟空间里飘荡的幽灵,也构成了在文字之外的另一种语料库(或许可以权宜称之为图像语料库)。人们通过从这个巨大的语料库拣选素材,使用“图法”、甚至不断创造“图法”,将之串联,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独特的图像文本。

用油画来表现这些图像,换言之,是数字世界里幽灵状存在的图像依附于一种经典的媒材以获得身体。在这个前提下,油画的阐释脱离了经典艺术史的路径,指向了不确定性。它首先与图像的原始文本发生关联,而它最终却是要利用这种关联,提示其间未被定义的差别之处。其次,它作为一种“自我”的表述,理论上可以假借任意图像的身体,同时每一次附身都面临着被稀释和误读的危险。艺术家面对这种便利和潜在危险的回应,在当下需要被进一步探索。

包括油画在内,利用既成的图像来进行创作,我期待它真切提示了某种当下的存在体验,并指向语言不可言说之境。至于它本身被如何阐释,可以借《齐物论》中所言来回应:“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


文/徐志君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