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0日10时,“光相磐中国画作品展”于安徽省祥舜艺术空间开幕,此次展览由农工党安徽省委、安徽省文史研究馆、蚌埠市文联主办,合肥市美术家协会、蚌埠市美术家协会、桐城市文化促进会协办,祥舜艺术空间承办,由松园红木、东方道支持,是祥舜艺术空间开年的重量级展览。
光相磐师承著名画家孔小瑜、徐子鹤、童雪鸿等,曾于1987年筹建蚌埠书画院,现为安徽省文史馆特约书画研究员,蚌埠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除了展出光相磐(第二代)的作品,也一并展出了光元鲲(第一代)、光胜、光华(第三代)、光晨(第四代)一家四代的山水、花鸟等国画作品共50幅,为观者展示了一门四代的艺术传承与脉络。
此次开幕式由农工党省委社会服务部部长李松其主持,农工党安徽省委主委、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牛立文,农工党安徽省委副主委,省政协副秘书长方才,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朱建中,安徽省文史馆副馆长张杰,安徽省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杨国新,农工党安徽书画院顾问、安徽省美协副主席张国琳,原农工党安徽省委副主委、省政府参事毛光祥,农工党安徽书画院顾问、原安徽省美协副主席朱秀坤,安徽省盛运集团总裁、桐城文化促进会会长王仕民,安徽省美协副秘书长谢宗君,农工党安徽书画院名誉院长、著名画家吕士民,合肥市美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王衍平,蚌埠市美协主席兼秘书长、农工党安徽书画院副院长光胜,安徽省文史馆馆员、著名画家萧承震、王少石、宰贤文,合肥-久留米友好美术馆馆长、著名画家吴蒙,著名画家杨和平、徐若鸿,农工党安徽书画院副院长陈熠,农工党安徽书画院秘书长胡玉等出席了开幕式。
安徽省美协秘书长杨国新在致辞中代表安徽省美协对展览的举办表示祝贺,他说道:“光相磐先生是我省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画家,他出生于画虎世家,六十年代毕业于安徽省艺术学院,是我的校友和师长,是我很尊敬的前辈画家。光相磐先生几十年来继承家学,认真的研习画虎艺术,不断的写生,在他这一代把虎这个表现对象推向了新的高度。光相磐先生不仅会画虎,他还是一位艺术的多面手,他的山水、花鸟、人物、篆刻都非常精彩,这样全面的艺术家是不多见的,我们可以从他的画面中感受到非同一般的气息,能体验到他超越作品的思想深度。艺无止境,光相磐先生已经七十高龄,在漫长而艰难的艺术道路上,他从来没有放弃追求和探索。他思维敏捷,心态也非常年轻,因此他作品中时时存在着勃勃生机和虎虎生气,我想他一定还会不断的创造出更多更精彩的作品来回报社会。”
合肥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王衍平在致辞中谈到:“光老家我了解的比较多,几代人都有接触,从光元鲲老先生到光相磐伯父,到光胜再到他的儿子光晨,一家四代都从事美术事业,多年来年兢兢业业。如果说能把走兽、猛虎列入文化遗产的话,光氏家族的绘画成绩是完全可以的,他们在这一方面的成就可歌可颂可喜。同时光老对晚辈非常亲和,经常指导和关爱年轻艺术家,此外我们合肥市美协和蚌埠美协经常互动交流,我们与光胜有非常深厚的友谊和情感,两家美协在一起举办过很多活动,而且获得了极大成功,我们两地来往非常密切,今天是他们家里四代人的展览,在此我谨代表市美协再次向他们表示祝贺。”
桐城文化促进会会长王仕民在致辞中表示,光相磐先生的展览不仅是有意义的文化艺术展,更是为2016年新年之际献上了文化艺术的盛宴。他回忆了与光氏家族的渊源,以“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来形容光相磐的作品,王仕民认为这次展览为观者提供了极好的欣赏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农工党安徽书画院顾问、著名画家光相磐在答谢辞中说道:“书画家辛勤的耕耘,他们创作的作品不仅是自己欣赏,更重要的是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汇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我这次展览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展示我近几年的创作,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好的传承、激励第三代、第四代光氏接班人的创作信心。传承不只是绘画的技法和技术、技巧,更重要的是要继承老一辈好的品德、好的学风,活跃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老一辈画家,特别是安徽八老,他们不仅画画的好,而且都有真才实学,同时他们的品德,他们的画风都散发出卓越的魅力,我们大家要向老前辈学习。”光相磐在致辞最后对美协、文联以及诸多给予其帮助的朋友表示感谢。
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谢宗君:光氏一家四代人都在画中国画。第一代安徽五老画家之一光元鲲先生的影响极大,他是新中国解放后,安徽美术界最为有影响的五个老画家之一,所以当时被称为安徽五老画家。光老从事美术创作教学多年,为安徽美术人才队伍的培养做出了很大贡献,安徽当代一些著名画家,比如王涛先生等都是光先生的学生。第二代是光相磐,光相白,他们兄弟俩都是画虎高手,继承家学,光相磐先生不仅画虎,在山水画创作上也有一定造诣,同时也画一些花鸟人物。他的一幅水彩画,画的非常写实的一幅静物在十二届全国美展上被选送到北京,是相当了不起的,这说明他老人家传统造型的基本功是非常扎实的。第三代光胜在蚌埠市美协任副主席兼秘书长,在组织工作方面能力很强,专业创作上这几年也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中国梦•黄山魂作品展”中他的一幅山水画获得全国美展的优秀奖,这次展览只有六十个优秀奖,也是本次展览的最高奖。他这些年活跃于国内中青年画坛,参加各类展览,影响比较大。光胜先生近几年在山水画的创作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成绩比较显著,毫无疑问他以后会有更大的发展。第四代光胜秘书长的儿子光晨,他在南京艺术学院上学,学习中国画,整个家族在继承家学的同时,也受学院派画法的影响。光晨非常有潜力,我们都对他寄予很大的希望。一门四代从事画虎艺术的研究,而且孜孜不倦,不断的推陈出新,有所创新,这是非常不易的。希望光氏四代画虎能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像这样四代人对同一题材执着的追求,不断的前行,这是非常难得的。
合肥省美协秘书长王衍平:像光老师家这样四代人都从事美术,精于画虎,确实是非常难得的。在我们省来讲,是属于传承有序的家庭,他们在绘画上非常严谨,非常认真。我认为这次展览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展览,因为如果说能画好一张画,是功力,能画好这么多画,就是能力,这是功力和能力的区别。光相磐老师长期以来对艺术的追求非常执着,而且光老也是桃李满天下,为人非常亲和,在书画界有很大的影响。
光氏画派继承人谈展览
光胜:我们一家四代都从事绘画,并且以老虎为自己主攻的方向,这要追溯到我爷爷的老师张善孖。我爷爷在新华艺专时,张善孖给他带课,专带他画老虎。到我父亲光相磐,我光胜,我的妹妹光华,我的孩子光晨,四代一脉相承,画的是我们中国美好的吉祥物、中国的图腾老虎。它既是人们心目中威猛刚强正义的表现,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结晶的图腾文化,所以我们家乐于把这个绘画的题材传承下去。当然我们不光只画老虎这一个题材,我爷爷是画老虎、花鸟,他是张书旂、潘天寿的学生;到我父亲,画山水和老虎;到我也是画山水和老虎;我孩子是主攻山水,可见绘画不单纯是传承画虎的文化,它传承了中国绘画几千年,中国人的哲学文化。光氏绘画从我爷爷到我孩子上下有百年历史,我们家为什么能传承呢,因为绘画的魅力,它把最美的、最展现人真善美的这一面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家世世代代会把虎文化传承下去,把中国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同时,我们自己追求的事业,各有所求,爷爷的绘画我们不能重复旧辙,所以我们每一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我父亲写意见长,我是超写实工笔和写意,我孩子在美院的学习也是系统、传统的,所以我们会一代代的把这种绘画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不断发展下去。
光晨:我现在是本科大三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巩固打基础为主,另外也继承家里的绘画精髓,做一些吸收,以待吸收成熟后进行改变。从小时候起就接触画虎,这种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现在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山水工作室学习,当时选专业的时候也跟爷爷和父亲了解、交流,最后选择了山水,我个人比较喜欢山水这种大气磅礴的感觉,希望通过山水的创作积累,能更多的领悟中国画精神,做好基本功,以便日后能对山水,对虎这一题材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表现。
虎虎生威传精神
——光氏三代虎画的特色及流变
师晶
在人们的心目中,虎是威严、勇猛、力量和正义的化身,有些地方民俗中厅堂正中要悬挂虎画,以御凶息疠。俗云“画人画鬼难画虎”,虎乃百兽之王,山中枭雄,难以接近,画虎的确不易。以画虎闻名于世的画家能手,古有五代石恪,宋代包鼎父子,元代包寀、周耕云,明代赵廉、戴进、商喜等,清代丘天民、席文卿,以及清宫意大利画家郎世宁(1688—1766);近代以虎为题材的画家,有张大千之兄“虎痴”张善孖,刘奎龄、刘继卣父子,冯大中,何香凝等等,他们画虎最突出的特点是形神兼备。当代以画虎为题材的画家不少,但三代人相继传承画虎的却为数不多,而在安徽当代中国画坛上,光元鲲、光相磐和光胜三代人,世家画虎已近八十年,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深受观众的青睐。
“画虎世家”第一代人光元鲲,安徽省桐城人(1905—1974年)。1931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专,师从画虎大师张善孖,深得恩师的赏识,眼界益开,其艺大进。毕业后重回教坛,先后在湖南、四川、安徽等地任教。其师张善孖画虎,以小写意兼工,风格生动传神。抗日战争时期,张善孖曾画了一幅猛虎扑落日图,题为“怒吼吧,中国!”把愤恨凝诸笔端,以猛虎之形象鼓舞和激励国人抗日之勇气。绘画的一生也是画家自我修养的一生,光元鲲先生人品和画品双修,十分重视人品,他认为人品不高,画品绝不可能高。要想画好虎光靠熟练的技法那是还不够的,没有对国家、对人间、对大自然、对动物的大爱,没有民族受凌辱的耻恨之心,就不可能有好的作品。为了画好虎,他还从山上打柴的少年手上救下了一只幼虎,养了近半年(后送重庆动物园)。这对他了解虎的习性及虎的结构,虎纹在身上的分布和皮毛的转折,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是生活的升华,他笔下的虎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动物的写照,而且是经过了艺术的再创造,赋予了思想感情的拟人化的动物形象。这期间,他在长沙、贵阳、昆明、南昌、九江、武汉、万州、重庆、南京、安庆等地都办过画展,筹集资金支援抗战。重庆所办个人画展轰动了整个山城,于右任先生亲题展名,张善孖先生挥毫赠画并出席祝贺,其《百虎图》被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收藏,一时间光元鲲的虎画誉满天府,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光元鲲先生一生致力于虎画,勤于写生,他传承了张善孖虎画的艺术精髓,其画虎作品中均明显地保留了张师画虎的技法,以工兼写,生动传神,形神兼备,画风遒劲方刚,清新自然,师古而不泥古,意趣盎然,一派生机,给人和谐、静谧之美。作为艺术家,心灵应是充满爱的情感世界,不仅仅要画出虎的威猛,而要把虎的惬意、妩媚,甚至有时孤寂沉思之态表达出来。光元鲲先生在继承张善孖画虎用笔的同时,又传承了张大千作画时所运用的墨彩喧染,创造性地发挥用笔用墨在作画时的综合效果,达到了艺术的完美融合,形成新的视觉效果,有品位地展示了虎文化中的承传章法,这是他创势造形的一大发明。光老先生虎画技法既取自张师,又能博采其他画家之长,取经用宏,推陈出新,自成一家。
光元鲲的虎画,不仅尺幅大、气势大,而且有无法形容的经典笔墨,他画的虎粗细兼见功夫传承了工笔画技法中的精细描绘与微妙点染皴擦、细密流畅的特点,笔与笔之间的缝隙清纯鲜明,使画面语言精妙传神,画意昂然,十分到位,赖少其曾评:先生所画虎“虎虎有生气”。1981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曾三次出版光元鲲的“虎年画”,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著名画家沈柔坚评说他画的“老虎身上好像有温度”。光先生一生从事教学,治学严谨,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光先生虽以虎画著名,但亦擅长花鸟,以小写没骨见长。上世纪50年代初《柳塘清趣》,作品被选赴莫斯科参加国际博览会。光元鲲画虎数十载,在生活中感悟艺术,在艺术中体现生活,笔下的虎,从高山、密林和大壑中呼啸而出,以风雨、云雾、积雪、松石、漫草为衬托,或纵或卧,或吟或吼,虎威之态跃然纸上,令人观之敬之,精神为之振奋。
光相磐是“画虎世家”承上启下的第二代传人,1940年出生于湖南,从小耳濡目染。1958年,光相磐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安徽艺术学院美术系,师承孔小瑜、徐子鹤、童雪鸿。光相磐内敛平和,乡音难改,长期生活在皖北,但骨子里有着南方人的生活习性。1986年,他在上海杨浦公园举办个展时,谢稚柳、唐云、沈柔坚、刘旦宅、刘九庵、杨仁凯等题字赠画祝贺。他牢记父亲“熟能生巧”的教诲,在绘画实践中总结经验,不停地追求、探索、创作,在传统画卷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跳出家学窠臼,采用多种画法为“山君”造像,而使虎虎不同、个个生威。老虎与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亲情和友谊,也有天伦之乐,只有把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对世间真、善、美的情感,融入创作之中,才能“物我相忘”,出神入化。他力求把虎的威猛、闲适、惬意、妩媚、孤独等姿态情状表现出来,把真虎的特点和性格典型化。其《山鬼图》是根据屈原赋《山鬼》所作,“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画面用简笔加泼墨,勾勒出妩媚动人、含情脉脉的裸女“山鬼”,纯真而富有野性的自然美,笔下写意所现出的威猛的墨虎,就像战神一样守护着天使般的美少女,使整个画面出现刚柔相合。
光相磐在四十多年的绘画创作中,既保留着父亲画虎的精髓,又能摆脱精工撕毛的单一画法,克服了离开白粉便不能作画的局限,其虎画简洁明快,大写意、小写意,眼神、鼻翕、嘴巴、胡须,还有整个神态,仿佛呼之欲出,充满着灵动之美。其作品中可看到各种题材、采用不同技法画的虎:相互舔抚,交颈共乐,仿佛是田园情侣,情同意合;乳虎依偎母身,撤侨吮尾,甚为可爱。这里含有艺术家本身功底与艺术修养,有生活与感情的共鸣,有人情与人道的共鸣,有美与兽性的共鸣。从小写到没骨,再从大写到减笔,多种方法为山君造像,“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倾注自己的感受与情怀,使光氏虎画达到“笔墨纵横,意境新奇”的新境界。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论述了气韵与形似的关系,主张“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指出“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光相磐的画疏淡旷远,富禅机、寓哲理,因家学渊源而入出传统,妙造自然。
光相磐家里就是一个“虎”的世界,把“虎”当成家庭成员,收藏虎的玩具、剪纸、虎形瓷器、像虎的石头、虎头鞋,家里还有一条清代的虎皮图案的毯子,几个孩子就盖着这条虎毯子长大的。巨幅国画《五虎图》占去了客厅的一面墙,站在画前犹如身临深山虎穴,那立虎的惬意之态,那蹲虎之俯着凝视,仿佛观云听瀑,特别是那啸虎的气势,双目圆睁,山鸣谷应的啸声。他的笔墨运用灵动,独到之处,通幅可见。不论是上山虎、下山虎,卧虎、立虎,群虎和幼虎,突出在营造虎威、虎势的完美形态。画作中除了表现虎的刚强、雄性美外,闲适、妩媚、孤独等等情绪也都有所展现。
第三代传人光胜,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他认真研究祖辈、父辈的学术观点、创作经验、技法及成功的历程,努力寻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他的画虎作品既吸收了父亲画虎的多种技法,又保留了祖父画虎小写兼工的特点,在继承其祖上炉火纯青的画虎基础上,画出了山中之王“舍我其谁”的霸气,或静卧、或长啸、或跳跃、或捕猎,无不显现出“不怒即威”的震慑力。其笔下的老虎结构准确,时而雄风烈气,时而平静温情,无论是单虎、双虎或群虎均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将虎性刚柔的两面再现得淋漓尽致。其虎画通过工整细致的手法来实现写意,晕染精微,丝毛一丝不苟,肖形逼真传神,意从工出、工写兼具,色墨并举的主体形象融合在水墨表现的背景之中,画面精巧的构思设计,以形成构图上的形式美,烘托出一种意境。赋予鲜明的性格,这是光胜画虎上的一个显著特点。除在章法布局上和笔墨造型上下苦功外,光胜画虎既运用了工笔重彩的细致描绘,如虎眼、虎毛等处,又以写意手法勾勒虎的外轮廓形态,使之姿态挺拔,严谨而不失生动;环境的小写意表现,使山石、树木、泉水疏淡飘逸,与工笔重彩的虎互为补充,画面动静渲染得体,整体感强。
光胜认为,虎的动态掌握好了,就有了神态。虎身斑纹纹路疏密有致,随着体形变化而自然转折顿挫,富有书法意味。如果画出的虎有皮无骨,就成为纸上的“挂虎皮”。只有写生是加强艺术感觉的必要途径,现在虎的图片的确丰富,但这解决不了画家和虎的关系问题,照片不可能真正触动画家的感情!主客体之间一定要有种呼应关系,感情上的交流,写生是最直接的方法。比如虎的前爪什么时候露,尾巴的动态如何显示,虎的内心等等技法如何生动表现。他常到野生动物园中去观察老虎,运用速写、摄影、录像、悉心记录和研究,积累了不少形象与文字素材。他不间断地揣摩虎的卧立跑跃、食饮啸斗等生活习性,对虎的外型和虎的习性有了更深的了解。他笔下的虎画吸收西画技法上的有益因素,中西合壁,更富神韵,更有活力。其画作《雄风图》,采用焦点透视画虎,用中国画大写意补景,用黑白灰三色,凸显了虎的雄健、张力和野性,较有新意。虎的威猛、精神,虎的气势呼之欲出,草木都被吹倒了。他替众虎传情,所绘虎或是涧边、或是草丛、或是松间、或是层崖上,在处理好虚实、隐现、大小、疏密等关系同时,采用对比、反衬等手法,概括地、典型地再现自然景色于画面中,以突出虎的人格化的特征。
光胜作品对中国画的意境创造、意象造型和线条运用等艺术审美的特性,有着很深的领悟与把握;构图上的疏密关系及节奏的处理,也都能熟练地把握,以至在章法布局上既能出奇又能出新,许多作品大量使用点和面,甚至以泼墨、泼色、冲墨的技法以造成笔触的新鲜感和力度,因而酣畅淋漓,富于韵味,给人以美的感受。
坐啸风生猛气横”,出自文化之乡安徽桐城的光氏祖孙三代,从光元鲲老先生到光相磐、再到光胜,三人的虎画既一脉相承,又各有风采,成为画坛佳话。中国画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大家都以个人的心智体验和对传统经典的不同解读,使国画步入了当代。唐?张璪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核心是妙悟,画家寄托的审美理想和精神境界,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光氏三代画家钟情虎画,注重自然、现实,寄兴言志,营造意境,表现气韵,笔墨传神。他们在传统画虎的基础上,倾注进自己的感受与情怀,实现了情景交融,力求风格新颖,不论造型、布局和笔墨技法,都有自己的面貌和气质,独树一帜,个个不同,在与时俱进的年代里牢牢把握着民族精神,树立了现代的、科学的美学观念,提高了艺术品位,使光氏虎画艺术不断达到更宽、更高的境界。
2009年,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的“画虎世家——光氏三代画家作品”展览被该馆选为当年九大精品展之一。2010年元月在迎虎年之际,光氏三代人画展又在合肥市成功展出,同年5月将在台湾展览“虎年光相磐、光胜父子画展”。
做嘯風生猛氣橫
——袁泉
—訪“畫虎世家”傳人光相磐先生,眼前,是長6.5米、高2米的巨幅國畫《五虎圖》,整整占去了客廳的一面牆。畫中五虎,神態各異,無不栩栩如生。站在畫裏,就如身臨深山松濤虎頁之中,敬畏之情頓然而生。那只虎,雄踞山岩,頗有勃發英姿;那躍虎,騰挪飛躍,其勢帶著旋風;那臥虎,舌舔利爪,尤顯愜意之態;那蹲虎,俯首凝視,仿佛觀雲聽松;特別是那嘯虎,雙目圓睜,眼須上翹,引頸展顎,山鳴谷應,展示那“雲飛劍舞雄千里,目電聲雷霆萬方”的虎威。
這幅畫的作者,就是蜚聲江淮的“畫虎世家”傳人光相磐先生。
一
光相磐自幼隨父學畫,其父光元鯤早在三十年代就是聲震畫壇的畫虎名家。光老先生曾拜“蜀人虎癡”張善子子先生為師,其藝大進。他在重慶舉辦的個人畫展,于右任親題
展名,善子子 先生出席祝賀並揮毫贈畫,一時光老先生虎畫蜚聲山城,遠播川外。光老先生畫虎技法既取法張善子子 先生,又能博采其他畫家之長,博覽廣記,或縱或臥,或音或吼,虎威之態躍然紙上,令人觀之敬之,振而奮之。
光老先生先後在湖南、四川、安徽等地任教,他嚴于治學,誨人不倦,可謂桃李滿天。他編寫的《我是怎樣畫老虎》一書,成為學畫虎的必讀教本。他的畫虎作品成為不少博物館和海內外收藏家的珍品。可惜,十年文革浩劫,老先生未能倖免在政治風暴席捲和疾病交困下舍冤而死。要不是其子光相磐乘夜將老先生一部份名畫和資料偷偷帶回蚌埠,將會被造反派付之一炬,難以再見老先生繪畫精品。
老先生一生傲骨,凜然正氣。也影響了其子光相磐。父親的耳濡目染,使光相磐自幼打下了繪畫基礎。1958年,17歲的光相磐以優異的成績考如了安徽藝術學院。五十年來,他牢記父親“熟能生巧,多練能結晶”的教誨,不停的追求,探索,創作。在傳統畫卷中,汲取豐富營養,倪瓚的那逸筆草草不求形式之度,王家的那禿水的感傷之情,王恰的那空靈抽象的潑墨,鄭板橋的那託名風月的超脫,石濤的那心獨見的我自我法,……都給光相磐深深的啟迪。由於家傳原因,光相磐尤工虎畫。他常自我深思,“畫了幾十年的虎,作品中是否有我?如何跳出家學圈圈,不雷同自己,是自己不斷創新的課題”。
虎,一向以勇敢、威猛而著稱。從古至今人,人們用虎的形象傳遞愛慕與祝福,借虎的形象反映追求與眷戀,把虎的形象做為威嚴權利的精神依託。那橫掃千軍的猛將稱之為“虎將”那殺富濟貧的綠林豪傑稱之為“虎士”,那志向遠大的孩子稱之為“虎子”。當虎與龍相配,不僅神為無比,而且靈氣十足,它將自然界動物身上所具有的美和力匯為一體,成為權威和智慧的象徵。那“龍蟠虎踞”、“龍驤虎步”、龍吟方澤,虎嘯山丘”、“龍騰虎躍”、“藏龍臥虎”等,不一而足。人們敬虎、頌虎、愛虎、畏虎、虎之形象成為中國文化史中極為准注目的文化現象。
光相磐告訴我,他畫虎不僅僅是為了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他筆下的虎,並不是實有真虎的再觀,而是把真虎的特點和性格典型化,使之更加“虎虎有生氣”。只有把自己對人生的理解,對世間真、善、美的真情融入創作之中,才能“物我相忘”,出神入化。他丟開過去的畫稿,從虎的每個動態進行觀察揣摹,在神與氣反復地練習。如今,他擺脫那種精工撕毛單一畫法,和離開白粉紙不能作畫的局限,用小寫到沒骨,大寫求減筆,多種方法的老虎造像。“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傾注自己的感受與情懷,使光氏虎畫達到較高的境界。
拿那幅《山鬼圖》來說吧,這是根據居原賦《山鬼》所作,“若有人兮山之河,被薜荔兮帶女羅。即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不少名畫家都經此作為繪畫題材。光相磐筆下的《山鬼》,是用簡筆加潑墨,勾勒出嫵媚動人,含情脈脈的裸女山鬼,接著是破筆寫意,如水潤墨,現出威猛的老虎。整個畫面,令人咀嚼出“山中人兮芳杜若,欽石泉兮蔭松柏,君思我兮然題作”的深意。難怪他在上海舉辦畫展時,朵雲軒鑒賞名家當即要貼紅紙,意欲購下。
虎是猛獸,形象可畏,想把這一點畫出,並非難事。但是,作為藝術家心靈應是充滿靈性的感情世界,不僅僅要畫出虎的威猛,而且要把虎的閑管,愜意、嫵媚、甚至有時的孤寂沉思之態表現出來,就很不易。因為這裏有藝術家本身功底和藝術修養,有生活與感情的共鳴,有人情和人道的共鳴,有著美與獸性的矛盾。然而在光相磐的虎畫中,就能看到這一點。那合歡虎,相互舔撫,交頸共樂,仿佛是田園情侶,情同意合;那母子虎,乳虎依偎母身,撒嬌吮尾,甚為可愛。……這是寄情寓意的創造,充滿了對人的愛,對犬自然的愛。
二
光相磐對藝術的不懈地追求,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他和父親的虎畫草稿,已收入我國第一部《虎譜》。粉碎四人幫後的《中國名畫家作品展覽》在香港開幕,光相磐的虎畫受到海內外來賓的青睞。近十年來,他的作品被中國國際書店、北京畫院、上海朵雲軒、上海文物商店,上海友誼商店。香港迪雅絲珠寶公司,日本東京華僑商店所收藏求購,並多次參加全國民主黨派成員書畫展,蘇魯豫皖九市作品展等。尤其是一九八六年虎年五月,他在上海舉辦了個展,引起了強烈反響。著名書畫家謝稚柳、唐雲、沈柔堅、劉旦宅,徐子鶴、劉九庵、楊仁愷等紛紛題字贈畫祝賀,給予極高的評價。
作品曾在安徽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並發表於安徽日報、新民晚報、中華工商時報、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朝日新聞、讀賣新聞。1980年“虎畫”隨中國大型書畫展赴香港展銷。1986年分別在蚌埠市,上海市舉辦個展。1991年在上海朵雲軒舉辦“畫虎世家光元鯤、光相磐、光勝三代人畫展”。1992年底光相磐攜三名畫家赴日本大阪府攝津市舉辦畫展。1994年12月去廣州參加由中國文化部舉辦的第二屆中國藝術博覽會。1998年在上海角王畫廊舉辦光相磐、光勝父子迎虎年畫展,同年在浙江世界貿易中心舉辦“光氏三代人畫展”,2001年在安徽省畫廊舉辦“光氏三代人畫展”。2005年作品參加徽墨百家邀請展覽。上海電視臺、杭州電視臺、安徽省電視臺、貴州省電視臺、蚌埠電視臺先後作了專題報導,被收入“中國當代美術家名人錄”和“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2004年安徽省美術出版社出版了新徽派光相磐畫集,2006年中國文藝出版社《美術時空特刊》出版了畫虎名家光相磐畫集。
光元鲲(1907一1974) ,名德需,桐城县城关人。自幼读书,爱书画,21岁考人上海新华艺术大学绘画系,1931年于该校毕业,赴湖南、四川等地执教。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家乡桐城,于城西操家巷故居修葺画室,一方面作画,一方面于桐中、桐城简易师范兼授美术课。教学中,常带领学生远足写生,提高教学效果。
光相磐,1940年生,安徽桐城人。1961年毕业于安徽艺术学院美术系。师承著名画家孔小瑜、徐子鹤、童雪鸿。现为蚌埠市书画院国家二级美术师、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国画研究会理事。 光相磐擅长山水、走兽、尤长于画虎,自幼得其父画虎名家光元鲲先生薰陶,虽源家传,但又不囿于家学,辛勤耕耘四十余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