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在清辉——读王长栓的花鸟画
王长栓成长于河北易水河畔,典型骨子里自带几分硬朗的北方燕赵人士。后又求学到六朝古都的南京,几年熏陶,使得他作品或硬朗清透或氤氲缠绵,竟然也有南北兼具的两种面貌。但这并不矛盾。不管哪一类作品,都透着画家心无旁骛的安静。他为人不疾不徐,画如其人,从硕士毕业创作就确立了自己的方向。多年来,徐徐慢行,画风不曾有大变化,反成了自有特色。
和南北生活气度相合的是画家作品大体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江南雅韵,画家层层渲染再一遍遍将渲染刷洗以去浮躁之气,如此反复,留下透到宣纸里的沉稳静谧。画家在丰富含蓄的氛围中画上最爱的题材:荷花、玉兰、琼花、深浅复瓣碧桃……粉绿,绯红,深灰,无论画面色彩还是线条都内敛而不张扬,画面物像融合在暖灰或者冷灰的背景里,温情韵致像沉醉在春风绵密里的一首朦胧诗。如作品《维扬一枝花》,画里白色太湖石,玉色琼花,以及点点滴滴的朱砂红桃花,画面让人想起春光旖旎。主体琼花造型多样,角度的正欹俯仰,花开的含苞与怒放,着色的深浅浓淡,使得花朵若蝴蝶戏珠,似八仙起舞。画面在大的统一的冷灰色调里,又有着诸多微妙变化,作品着重表现了琼花淡雅的风姿和独特的气韵。画中琼花娇柔,白石硬朗,桃花妩媚。是江南一派娇花照水,弱柳扶风的韵致。
另一类作品是归类为燕赵风骨的素色系列,观看画面单纯中自有一派清冷之气,画面石头坚实,画家只着眼大体块感,舍弃繁琐的凹凸变换,画面的元素可谓至纯至简。坚石,天鹅或大雁,方能使画面沉得住立得稳。大面积留白,画上以巨石撑起画面框架。石头为面,荆棘为线,黑蝶为点。作者在黑白灰里找节奏,在点线面里找韵律,谱出小夜曲般和谐乐章。石头不再愚钝,荆棘不再散乱,芦苇不再轻飘。芦花清透如轻云般随风浮动,荆棘瘦骨嶙峋透着桀骜不驯的特质,天鹅为一眼望不穿的深邃黑,一池秋水不过是素宣白。芦苇伸展纤细线条,飘动如云的芦花柔和了石头和荆棘带来的坚硬和冰冷。安静伫立的鸟,以古法细细渲染,如从宋画中飞来此处休憩,又使画家营造的静谧空间多了几分生机。石如辉玉,荆棘似铁,只有禽鸟身上涂一抹亮色如飞虹,画面爽朗而不觉萧瑟,有着南方画家里少见的干脆利落,透着北方秋雨后特有的清冷之气。冷峻,清透,克制,在墨色灰度里层层叠叠的渲染,不羸弱,不花哨,画面弥漫清气,丰富而单纯。不由想起温克尔曼评古希腊艺术“静穆、单纯”之类词汇。
提到每一位画家,总是想到代表作品及风格印象。画家工作环境在美术馆展厅旁,耳目所及,当下中国画创作技法新奇妙招迭出,各种展览应接不暇。但他不为所动,不关心美术界流行样式的瞬息万变,也没有意愿让自己创作风格多样。画家看完展览回到画室依旧沉浸在自我的艺术世界。画家有敢于打破自己的,无论是齐白石的衰年变法还是毕加索不断变化都显出画家创作的多样性,但倪瓒一成不变的“一河两岸式”,莫兰迪一生钟情瓶瓶罐罐题材,同样成为一代大家。做自己擅长的而不为外界所动,这是一种天赋。说执拗也好,不懂变通也好,但这样作品确实保持稳健风格,自自然然不留痕迹却也契合无意入定。单纯是最重要的品质,无需阅尽千帆也能直通真境,纯属本性使然。大家不能嘲笑一张白纸,一杯白开水,其实那才是最有用的。
画家数年如一日,千笔万笔如春蚕吐丝般粗细均匀的线条,处处传递沉静的气质。又千遍万遍一层一层淡色逐层渲染。传递着沉稳的质感。画家所用的勾线、着色的技法,排斥了浮躁,排斥了粗放,排斥了跳脱,排斥了跌宕。让观者顿下脚步,体会心如止水的安静。观画中不觉已悄然忘记了俗世纷繁。画中湖石是有质感的,有纹理有重量。花朵是有质感的,有水分有柔软。这是一个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这里有玉兰皎洁,有桃红柳绿,有汀花野芦、有水鸟渊鱼。生机盎然一派天机,这也是是每个人内心得以休憩的秘密花园。
看到画家从以前的小幅折枝转到全景花鸟,场域逐渐开阔,画风更加硬朗,虽画法不变,但已经算是画家本人最大的突破了。创作是缓慢的,但是每一张都有质量,就像郭靖的降龙十八掌,招式不多却有震撼力,也足以傲世群雄了。期待看到王长栓更多精彩作品。
赖辉 2022年11月25日
上一篇: 花儿之美——洪浩昌油画作品展
下一篇: 梦圆丹青——王斌捐赠作品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