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妮·勃朗特曾在小说《安格斯·格雷》中写到“我的脚步最先踏上坚硬不破的沙地;自从昨晚的潮水冲刷掉了昨天最深的印记之后,我之前的任何东西都没有践踏过它们,并且留下了平坦的痕迹,除了下沉的水在它身后留下了凹陷的水池和小溪流的痕迹。体验了一种从青年时代起就完全陌生的兴奋感。”
若先于潮水而来,潮间带不妄为一个浪漫的生态地带:在又一次重现后,这片湿漉且反光的土地上混合了树木与海草,鸟与贝壳,房屋与船只,陆地与大海,熟悉与陌生的味道。这般复杂的气息,来自于它不断经历剧烈的变化:一天之内,潮间带会被潮水淹没一到两次。
不同于过客眼中的浪漫,此处的居民在动荡中为适应潮汐带来的持续性环境变化,都练就了多种特别的生存技能,以面对持续性不稳定与不断被拆解和重构的环境。这里不仅美得泛光,也像镜子般反射着一段段似曾相识的故事,反射着人类学与地理学家大卫·哈维对这个世界的描述“我们是这个正在形成的世界中生生不息的参与者,无论是被波被迫还是自愿,都必须适应社会的新状态”。
潮水刷新了一切,也抚慰了对新鲜感的渴望,而那些留下生存印迹的它们,现在何处呢?它们一边生息,一边被拉扯,被淹没,被放逐,被冲击,被裹挟,被扭曲,被沉默,被刷新。
上一篇: 《给世界一个拥抱》第一季当代艺术作品联展
下一篇: 演绎:一个人的视觉志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