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忽悠”的力量与执着的美丽
文 / 秦建中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缘于对钱的渴求,原本安静的书法在时代的躁动下变得浮躁起来,一度偏离了传统的审美认知,成为炫技的娱乐场,打着书法旗号的各类表演也粉墨登场,让书法教育在喧闹声中迷失了原有的方向,书法纠偏的呼声也不绝于耳。当然,也不是遍地鸦声。岭南书法承晚清、民国之繁荣,在容庚、吴子复、卢子枢、秦咢生、商承祚、詹安泰、何绍甲、麦华三、佟绍弼、莫仲予、李曲斋、关晓峰、朱庸斋等老一辈书家的引领下,一直坚守传统,扎根传承,培育了一大批有深厚传统文化根底的书法中坚,成为一道亮丽的别样风景。这其中就有广州书画专修学院的一份耕耘。放眼近三十年来的广州书坛,不管是饮誉书坛、驰名岭南的名家大腕,还是声名渐起、崭露头角的书坛新秀,都或多或少有些渊源。
不管是为了书坛的纠偏还是为了自身的修养,书法需要传承,需要执着的情怀,需要感动人心的单纯去点亮心中的执着与人生的美丽。四年前,我在陈初生教授及罗守强学长的鼓动下走进广州书画专修学院,开启了我的“忽悠”人生。说是忽悠,却不是那么容易,我所面对的都是社会精英,最不缺的就是经验,他们都有各自精彩的人生和创业、修炼的成功体会。但我深信“忽悠”的力量,因为书法能让人剔除浮躁,升华人生、超尘绝俗,能使人变得安静、优雅,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我坚信他们能成为我最开心的朋友,能成为笔法教学的受益者和传播者,能成为欣赏美、品读美、传播美的最忠实的书法粉丝。
书法是一门无限探求也永无止境的艺术,是全裸慢熟的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最具拓展性的艺术门类。缘于汉文字象形、指事与会意的功能性拓展,以及文字在发展过程中字义与词义的不断拓展,作为以汉文字为主要载体的书法,总会随之不断发展和创新,但前提是建立在笔法正确基础上的审美引导和笃定执着的心态坚持。四年的时间,让我见识了他们的执着和优秀,从最枯燥的线条开始,到笔法剖析和章法布局,到临摹碑帖和集字创作,再到独立创作,他们都很用心坚持,大胆尝试,快乐学习。虽谈不上学有所成,但他们在审美认知上已经不是常人能够“忽悠”的;在鉴赏和解读作品方面都能谈出些道道出来;在教学传承方面,他们都能独挡一面承担基础教学;在心态调节方面他们都能从容面对得失,进而从技法学习,延伸到理论分析,再到修身、养生、悟道等深层次的人生品悟,把书法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成为了他们生活中最亮丽的风景。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成为省、市、区各级书法家协会的会员或青年书法家协会的会员,这或许是他们优秀的证明,但绝不是他们优秀的归宿,后面的路还很长,这份美丽的执着将伴随他们优雅地走向远方。
四年时间的“忽悠”,始终围绕“方、圆、起、行、收、稳”六个字的笔法,也始终围绕“何为书法之美”来解读,虽然也有俯仰、向背、曲直、长短、轻重、快慢、雅俗、松紧、呼应等方面的知识解读,虽然也有字法、章法的解读,但一切都是为如何创造美来服务的。一切就那么简单,一切又那么难得,我不相信速成,一个早上的笔法,至少需要用三年的时间去浇灌,才可能在你的心田里生根、发芽,然后才能茁壮成长。
四年时间的“忽悠”,也让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和师友们的深厚情意,我感恩遇见朱颂民、梁晓庄、宋宏、何启冠、吴平顺、罗守强、李锐志、刘潮、莫非等一众优秀的师友,给了我”忽悠“路上的坚定支持和无私帮助。我感恩遇见了最虔诚、最真实、也最诗意的一群书法粉丝,让我在广州书画专修学院这个舞台尽情地表演,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发挥,尽情享受朋友间直言无忌的真诚。我唯有在此衷心地向他们道声“谢谢”,也正因为他们,让我看到了“忽悠”的力量与执着的美丽。有了正确的方向和事半功倍的方法,坚持,执着地坚持,抒情怡性,必有所成,正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在书法的求索路上,“早生贵子”还是有可能的。
上一篇: 多向度——当代雕塑研究展
下一篇: 根系生长——第五届虎溪公社入驻艺术家邀请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