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参展的16位青年艺术家大多活跃于成渝两地,其中大部分不乏海外求学、创作经历。他们的绘画、摄影、影像、装置等作品面貌迥异,却与城市物理空间、心理地理空间、数字虚拟空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这些多维度的作品建构起反映自然生态、社会文化多种面向的“有机的地形”。生活、工作于此的艺术家们之所以对地形如此敏感,或许与成渝地区独特的以平原、丘陵、山地为主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而重庆既是雾都山城,又是西南地区第一大工业城市,在抖音、微博、微信等众多网络社交APP推动下,被形塑成为具有赛博朋克视觉美学的8D魔幻之都。如波德莱尔笔下的“漫游者”(flâneur),艺术家们“游走”于工厂废墟、破产的农家乐、海鲜大排档的后院、现实与梦境、虚拟的网络空间……以绘画、摄影及影像等方式对城市进行探索,唤起对隐藏、遗忘和模糊的关注,身体力行的建立地理学与心理学的感性联结。
另一方面,2020年至今,由于受到全球新冠疫情防控的影响,“宅家”状态使得人们对计算机网络以及手机社交媒体的依赖成为常态。由数字技术构建的虚拟世界成为现实世界的映射,极大改变并颠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虚拟身份、场景化的沉浸感引发的伦理问题接踵而来,这在参展艺术家们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元宇宙”对艺术家和艺术创作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同时扩大、重构了“地形学”的范畴。
另一方面,2020年至今,由于受到全球新冠疫情防控的影响,“宅家”状态使得人们对计算机网络以及手机社交媒体的依赖成为常态。由数字技术构建的虚拟世界成为现实世界的映射,极大改变并颠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虚拟身份、场景化的沉浸感引发的伦理问题接踵而来,这在参展艺术家们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元宇宙”对艺术家和艺术创作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同时扩大、重构了“地形学”的范畴。
——汤益明
上一篇: 雲捲雲舒:金耕苏州作品展
下一篇: 诗性姿势——陈思作个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