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镜之境:黄逸摄影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23/03/05 — 2023/03/31335
  • 展览空间:松境 Pine’s Modern 空间
查看更多详情

去年给文汇笔会的那篇《岳阳路上的风景》里我写过Loretta,她是Raymond的太太。五、六年前刚认识这对夫妇的时候知道他们是企业家也是收藏家,靠着几十年的辛勤挣下体面的家业,也凭借品味和兴趣建起精彩的收藏,却没想到Loretta对艺术的投入不止收藏而已,自己还是一位出色的摄影家,香港、美国、英国最权威的摄影学会都给她颁过高级名衔,国际影展上也拿过大奖,真是叫人又惊叹又佩服。老一辈上海人身上有的气度和分寸Loretta都有,她说自己的摄影只是业余,不能称“摄影家”,其实在艺术领域里所谓的专业或业余只说明是否以此业营生,代表不了艺术能力的高低,那些国际摄影学会对她的认可就是明证。


没有营生的负累让Loretta的摄影创作有了更自由的天地,快门从南极大陆的冰原一路按到西伯利亚的雪地。她去南极那次是三年前了,在阿根廷登船,一路向南,船上一班朋友在餐厅里推杯换盏时Loretta常常一个人裹着羽绒服在甲板上寻找素材,捕捉光影,她说有些画面能留得下来真的是上天恩赐,幸运极了!南极虽然严寒,那十几天毕竟可以在游轮上休息,补给,行程远谈不上辛苦。Loretta去西伯利亚拍摄涅涅茨人的经历要比这艰难得多:从香港飞莫斯科,再转机到小镇萨勒克德城,下了飞机搭越野车穿过森林,林边的一个青年旅舍过夜。第二天涅涅茨人开着雪地摩托车拉雪橇来接她和同伴,坐在雪橇上吹了两个半小时的风Loretta才到达土著涅涅茨人的驯鹿营地,白天拍完照晚上就在土著的帐篷里睡自己的睡袋。涅涅茨人自古就是游牧民族,生活堪称原始,鹿肉是他们唯一的蛋白质摄入,鹿茸、鹿皮是他们仅有的经济来源,营地里没电、没水、没有通讯设备,Loretta就这样过了三天两夜。


即使在冰天雪地里,Loretta的镜头也是温暖的,她看待自然和人物的那种温度也许和她的名字有关,Loretta的中文名字叫“黄逸”,“逸”是美好,是安乐,是不为所困,这些特质在她的摄影作品里真的都能看到。人间太多稍纵即逝,南极上空绚烂了几秒钟的晚霞和极北雪原上生存受到气候变暖影响的古老民族都是,比起苦情和悲悯的描述,我更喜欢Loretta镜头里的安静、平和、充满善意,那是Loretta的境界,也是松境追寻的境界。


文/潘敦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