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前言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家们而言,在消费文化和多元技术媒介的侵袭之下,他们一方面无可避免地遭遇现代艺术流派所携持的强大力量的裹挟,另一方面则在全球化的洪流之中竭尽所能地保持其敏锐的艺术感受力。显然,在西方的艺术语言和中国传统的思维中,身处开放语境中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如何做到“我仍然可以看到我自己”,自然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本次展览邀请了王海燕、李诗文、薛扬三位出生于七十年代的艺术家,他们始终在思索如何在历史、自然、当代的世界镜像中寻找到“我”,并依然把自我置身于自然、现实、日常、想象,从而对人类最为本质的“生命情感”进行视觉图像的建构。
王海燕致力于繁花与海洋建筑的视觉表达,她更多从西方、中国以及民俗的喻象表达中寻求人与自然的对话,将花与建筑诗意化、并将物象作为一种装饰性语汇呈现出不同时空的姿态,从而体现出自然生命典雅、祥和而丰富的韵味。
李诗文热衷于中国古典山水图式与当代视觉表达,尝试着用丰富色彩的油画语言转化东方山水范式所特有的宁静、冲淡、高远,努力将属于中国历史审美的山水图式与西方媒介进行融合,表现自然山水的东方美学视野。
薛扬以一种魔幻的、隐喻的、意识流的、绵长的艺术图像表达和视觉叙事建构,抛弃了传统油画语言的表达而转向追求当代表现性,将个人的情感叙事进行符号化的剧场式表达,揭示出“生命本质”的体验。
三位艺术家分别工作在天津、上海、深圳,足迹遍及东西南北;长三角、珠三角,这些空间既是当代中国最活跃的经济区域,也是当代艺术最活跃的板块,我们通过邀请三位不同地域的艺术家来湖北走进武汉,试图为观者提供一种共享生命情感空间的视觉记忆与艺术交流。同时,感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顾黎明教授担任本展学术主持所作的贡献。并预祝展览圆满成功!
汤湖美术馆馆长 王心耀
2022年8月
上一篇: “塑”说——人类共同的话题
下一篇: 深圳市中国画学会第六届学会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