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光个展:贤者之石

  • 展览时间:2022/11/26 — 2022/12/26386
  • 展览空间:仚东堂
查看更多详情
长久以来,炼金术(Alchemy)在东西方文化中被认为是一个神圣而伟大的工作。人类终死的宿命和衰老的痛楚都被认为在这项伟大工作中可以克服。炼金术的结果就是制作出贤者之石(Opus Magnum),它也被称为“哲学家之石”或Lapis philosophorum——这个神秘的产物被认为是可以成为自由转化世间万物形态的媒介。一种被称为“原始材料(Materia prima)”的神秘物质发挥了关键作用,这种物质被炼金术逐渐引导至一种完美和谐的状态时,贤者之石即成。

“曲线属于上帝,直线属于人类”(Antoni Gaudí, 1852-1926)——李文光借用高迪之语认知构成他作品的最基本的两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在他长期的理性工作状态中,一直试图定位一种完全脱离符号文化体系并消除一切叙事可能的,但却可以囊括形象本质的工作路径。于是从2014年起,李文光来到了把几何体作为单纯工作对象新阶段——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在单纯的图像和几何学的范畴内以炼金术的逻辑工作。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Pythagoreanism )以一种崇拜和迷信的态度对待几何以及数学定理,这种姿态同样也是李文光对待几何及数字的态度。艺术家从最基础的几何图形入手,一步步将由直线和曲线构建出的二维空间进行对称性延伸,并构建出以多个几何图形重复和叠加的方法组合成庞大而完整的几何图案。最终,在这个图形的每一个微观局部之中,都可以找到宏观层面上完整几何图形的再现——在直观上创造出了图形之间无限叠加的观感。为了更好的体现来自线条和几何体的极致,艺术家有意将属于绘画的趣味和逻辑予以回避和简化。

李文光继承了现实主义对于画布平面性的认识基础,在一个二维的平面中构建线段和切角,并不试图构建任何意义上的空间错觉或指代符号。他首先将一个平面空间分割为九份,再对这九份面积继续进行平均的分割。最终他随机选取一个线与线之间合适的交点开始构建几何体。这种随机性中伴随着个人对几何结构的审美经验,以及对于数学精度的严谨。如果说第一层使用九宫格对平面的分割是对创作空间的规划和限定,那么第二层始于随机交点的几何图形的构建则是对先前规划和限定的破坏与解构——虽然最终在纸上呈现的都是线段,但第二层的线段的出发点与功能已经与第一层产生了巨大的差别,差别中也蕴含了巨大的张力。

李文光关注在线段相交处产生的线与线之间的矛盾,以及这个矛盾如何通过几何造型被消解,成为人意识中舒适且自洽的图案。李文光说那些矛盾并不真的在线段相交的地方,而在人的意识中——解决了几何层面的矛盾,也就解决了人意识中的矛盾。基于此,李文光认为自己的工作并非是一个纯粹理性的过程,而是一个通过将人的哲学矛盾投射在几何图形中,并在几何图形中加以解决的过程——正如李文光相信,观者不需要任何对于艺术的知识和经验,就会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舒适与和谐。

几何图形中的直线与曲线,这两个互不相容的对立元素,在炼金术的角度考查,构成了 “原始材料(Materia prima)”;创建并保存庞大几何图形的工作过程,构成了炼金术的实验,而最后的作品作为一个价值和能量转化的符号,又构成了贤者之石(Opus Magnum)本应充当的角色和功能。艺术工作是否可以被理解为炼金术对于贤者之石的探索?李文光是否真的通过这种方式冶炼出了贤者之石?问题的答案需要观者在作品之中去寻找。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