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群力1961年出生于中国广州,80年代移居加拿大温哥华,并在加拿大爱米莉·卡尔艺术与设计学院学习摄影,现工作、定居于上海。
“素写日常”集中展出李群力于近期创作的70余件作品, 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李群力对生活中他者及自我最直观、感性的认识,木炭条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创作工具,在流畅坚毅、富有多变性的线面中,单一的色彩也参杂着厚度和韵味。人体无疑是李群力难以割舍的表达介质,她(他)们狰狞、空无、僵直、困顿的样貌在画面四处蔓延开来。在这些躯体、面孔的描绘当中,除却女性形象的展现,还有许多去性别化特征的面部,大多有着淡漠的神情,被削磨掉的极端情绪隐匿在深处,看不见、猜不透。从色调上讲,木炭条与硫酸纸的结合还延续着过去的理性,趋向于克制与包裹,而事实上,许多思绪早已暗流涌动,向各处伸展枝蔓,探寻着突破口,一切正处在难以按捺的进程之中。相较而言,油画作品的笔迹则呈现出更直观的情感流动,有了颜色的加持,情绪像是撕开了一个窗口,被局部释放出来,有的直接如洪水般宣泄而出,淹没在浸润的、带有流动黏状的笔触中。
“素写日常”集中展出李群力于近期创作的70余件作品, 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李群力对生活中他者及自我最直观、感性的认识,木炭条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创作工具,在流畅坚毅、富有多变性的线面中,单一的色彩也参杂着厚度和韵味。人体无疑是李群力难以割舍的表达介质,她(他)们狰狞、空无、僵直、困顿的样貌在画面四处蔓延开来。在这些躯体、面孔的描绘当中,除却女性形象的展现,还有许多去性别化特征的面部,大多有着淡漠的神情,被削磨掉的极端情绪隐匿在深处,看不见、猜不透。从色调上讲,木炭条与硫酸纸的结合还延续着过去的理性,趋向于克制与包裹,而事实上,许多思绪早已暗流涌动,向各处伸展枝蔓,探寻着突破口,一切正处在难以按捺的进程之中。相较而言,油画作品的笔迹则呈现出更直观的情感流动,有了颜色的加持,情绪像是撕开了一个窗口,被局部释放出来,有的直接如洪水般宣泄而出,淹没在浸润的、带有流动黏状的笔触中。
上一篇: 《理顺世间紊乱丝——明清木雕线板藏品展》
下一篇: 回望——九江写生画会成立十周年作品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