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韵(AURA)一词本来自于本雅明(德国)的一个艺术性概念,在本杰明《摄影小史》中,他主要指向人在自然环境或氛围中产生的奇妙感受——指当你注视着、编织着自然对象的时候,显现的一种产物。觏火的创作,作品中不乏这种尝试,最近可追溯到“黑梦”作品时期,她记录了在朦朦胧胧之间产生的一种“出窍”、“意识游离”状态——此时的灵韵,更加接近个人的主观感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作环境的改变,灵韵的显现又有了一种辩证的变化。
这次个展的两个系列作品,是觏火离开成都后所作。她一直坚持着环境主要作用于作品,第一系列作品是《当视力逐渐微弱》,这系列作品里又分了三到四组,分别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尝试。有顽石、光斑、花束、草丛,所有的作品都是生成环境中的自然光与人造光结合,又与摄影发展初期技术上的不成熟(长时间曝光导致“光线叠加”)息息相关。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像是一个没准备好的人”,这种拍摄没有目的,但是非常强调“即时即地性”,指它独一无二地在场于其所处的地方。觏火如果换个拍摄环境中抽离出来,就无法拍出同样的一组作品——同样,我们为了避免信息传达的偏差,在展厅内也还原了场域的绿植,避免“灵韵”的消减。
第二个系列作品则更加“松弛”。《十平米的晚霞》是一件大型装置作品,这组作品是电脑生成的,是因为想用人造光模拟自然光,最接近晚霞的色彩,主要背景是在杭州期间觏火对成都封城期的思辨。色彩和数字化转译的艺术作品让“灵韵”回归了,重组、改造、使艺术作品重新获得某种仪式性的维度。但是又是对灵韵的一种辩证思考,因为我们无法直接体会到他人的思维。这一主题和对象的尝试,让觏火为从“主观”的载体转变为“客观存在”。
灵韵的消逝,常伴随着新的灵韵开始显现。我们从主观的矩阵跳入他她视界,从传统创作技法转向为新的科技和研究,更迭之间,希望我们能在这两组作品中体会灵感的光芒和自由。
这次个展的两个系列作品,是觏火离开成都后所作。她一直坚持着环境主要作用于作品,第一系列作品是《当视力逐渐微弱》,这系列作品里又分了三到四组,分别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尝试。有顽石、光斑、花束、草丛,所有的作品都是生成环境中的自然光与人造光结合,又与摄影发展初期技术上的不成熟(长时间曝光导致“光线叠加”)息息相关。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像是一个没准备好的人”,这种拍摄没有目的,但是非常强调“即时即地性”,指它独一无二地在场于其所处的地方。觏火如果换个拍摄环境中抽离出来,就无法拍出同样的一组作品——同样,我们为了避免信息传达的偏差,在展厅内也还原了场域的绿植,避免“灵韵”的消减。
第二个系列作品则更加“松弛”。《十平米的晚霞》是一件大型装置作品,这组作品是电脑生成的,是因为想用人造光模拟自然光,最接近晚霞的色彩,主要背景是在杭州期间觏火对成都封城期的思辨。色彩和数字化转译的艺术作品让“灵韵”回归了,重组、改造、使艺术作品重新获得某种仪式性的维度。但是又是对灵韵的一种辩证思考,因为我们无法直接体会到他人的思维。这一主题和对象的尝试,让觏火为从“主观”的载体转变为“客观存在”。
灵韵的消逝,常伴随着新的灵韵开始显现。我们从主观的矩阵跳入他她视界,从传统创作技法转向为新的科技和研究,更迭之间,希望我们能在这两组作品中体会灵感的光芒和自由。
蔡远杨
2022年秋
上一篇: 笔底春风——杨善深艺术展
下一篇: 庆祝二十大 奋力建“三区” 吉安市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