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攻古以错身
“攻”本字为“工”,本指劳作,亦可释为:专力于、治。
作为一个纯粹靠自学的业余书法篆刻爱好者,自学习书法篆刻以来的近二十年里,我是专力于古人的,当然我研究古人的方式有所不同。对古人精神的理解和对古帖神韵的把握是我下力气的重点,我基本不怎么实临古人,但从不放过古人任何一处吸引我的地方。搞艺术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不存在高低之分,临与不临不是问题的根本,理不理解才是关键之处。但这些是方法方面,如若说方法之外还有更重要的,那肯定是态度了。所谓心心念念则必有回响,聚沙方成塔。因为喜欢书法,才开始刻印,后来发现书法与篆刻是交融互补的。这些年大家对文字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又在古文字方面下了点功夫。这些年教学生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高,所谓教学相长。
“错”通逪、厝、措,释为金涂也、厉石也亦或谓以金措其上也。
学习古人的东西,一开始没有太多明显的进步,木桶原理说,盛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因此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不停完善和补短板。包括理论知识的储备,技法的训练以及书写涉猎的广度与深度。每感学有进益之时,都有身被错金之感,难免有沾沾自喜之意。但仔细想来,若要炼就真金之身,又岂是一日之功。
四年前做了一个小展览,出了一本小集子,现在看来比较稚嫩。当然这本集子以后回头来看,也会觉得不够成熟。每做一次展览,每出一本集子,都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小结,同时也是新一阶段的号角。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既然走过一程,那就留下这一程的脚印吧。有时候我愿意宽恕自己,因为,做的不完美才是我下次继续做的动力。
刘自坤
上一篇: 嘟嘟啊渡渡——国际自然艺术展
下一篇: 同道同行——广州市增城区美术作品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