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勒兹将宇宙描述为一个无限折叠的身体,重复的收缩——舒张,其中差异的爆炸,随后是选择和吸积,再次膨胀。斯蒂芬·M·菲尼等科学家也声称找到了表明该宇宙与遥远过去的其他(平行)宇宙发生碰撞的证据。¹正如游走在多重时空相折叠的边界,就像电影《星际穿越》里可以通过一点而到达另一点的黑洞,付帅所创造出的立方体就是空间与时间交汇在某处从而相撞的奇点,穿梭的寄存器。
站在折叠起来的世界面前,我们以滑动的手势在数码显示器上来制造出认知的假象。显而与易见变成当下综合的社会征候,压迫着人类感知系统变得衰弱,于是现实变得总是不出意料得含糊、宽泛而且中庸。同样的,浸润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付帅,质疑从经验性观看所产生的种种感受,在此之后,他的创作追随彭罗斯的楼梯和埃舍尔的脚步,绘制出不可三维实现的矛盾互异、无限循环的空间。而在他最近阶段的创作中,以铁笼、铁网为视觉符号的钢架结构被单个或者多个立方体的透视线所取代,作品的基底迥异于斯特拉的不规则多边形,严格按照透视进行切割,表现得更为令人信服。这种结构的转变,从折纸的行为中找到呼应,从小到大的模块层层展开,再通过透视所产生的视差进行延伸,结构里的内部空间被压缩、卷起与扩展,正是遭受数字虚拟现实世界所导致扁平化的延异。
另一种转变的倾向是在早期《折叠2》系列里就有所体现,其中将开合页附着在弯曲的木板上产生深度错觉,又用肌理的方式把所有对深度的暗示重新驱回平面化的实体,强化材料的物质性。从个展《陌生的秩序》到《铁笼的逻辑》,着手在知觉秩序上的视幻转向为以金属为表征的拟仿,并将错位的结构与肌理的物质所形成的隐喻联系在一起。他探索将颜料和宣纸转化为金属的质感,平滑的表面处理成粗砺斑驳的铁锈,并着上氧化后的蓝绿色光。质地的表达有着时间的延续性,穿透时间侵蚀的痕迹,沿着事物的消逝观看,成为对坚固、稳定、秩序的怀疑,而所有这些元素都暗示了一个被人类逐渐遗弃的世界,曾经工业化社会的遗存。
结构和肌理,这两类因素在付帅的实践中不断循环,而所指涉的是内部感知和外部物质相继碰撞的边界,它们似乎在形状变成形式的画布之外继续延伸,前往视觉语言和思想认识“无法预测的黏合”²。从《漏光》系列后,为了增强作品与空间的互动,将作品的投影也归为视觉的补足,给人一种悬浮的状态。画面内部的结构与作品基底的形状,以及灯光展示的投影,三重空间的重叠与交涉,升华为理性与感性、本质与表象、逻辑与抒情之间的对话。
展览标题《堆叠的桎梏》, 依寓于堆叠而产生的小小立方,就是付帅笔下的“阿莱夫”³,自洽循环的微型宇宙。换个角度,闭合成那喀索斯式的桎梏,既开放又拘束,一道深壑的隔离,又试图“摧毁‘自然秩序’的表象,揭示那些被呈现为必要和不可避免的东西只是一种偶然性,就像它必须使以前认为不可能的东西看起来可以实现一样。”⁴
¹出自《天文学家发现其他宇宙的第一个证据》;Technology review.com。
² 引自雅克·德里达;《言语与现象》; 法兰西大学出版社。
³出自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集。标题作品描述了空间中的一个点,它同时包含所有其他空间,该作品还提出了无限时间的想法。
⁴ 引自马克·费舍尔;《资本主义现实主义,没有其他选择吗?》;约翰亨特出版社。
站在折叠起来的世界面前,我们以滑动的手势在数码显示器上来制造出认知的假象。显而与易见变成当下综合的社会征候,压迫着人类感知系统变得衰弱,于是现实变得总是不出意料得含糊、宽泛而且中庸。同样的,浸润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付帅,质疑从经验性观看所产生的种种感受,在此之后,他的创作追随彭罗斯的楼梯和埃舍尔的脚步,绘制出不可三维实现的矛盾互异、无限循环的空间。而在他最近阶段的创作中,以铁笼、铁网为视觉符号的钢架结构被单个或者多个立方体的透视线所取代,作品的基底迥异于斯特拉的不规则多边形,严格按照透视进行切割,表现得更为令人信服。这种结构的转变,从折纸的行为中找到呼应,从小到大的模块层层展开,再通过透视所产生的视差进行延伸,结构里的内部空间被压缩、卷起与扩展,正是遭受数字虚拟现实世界所导致扁平化的延异。
另一种转变的倾向是在早期《折叠2》系列里就有所体现,其中将开合页附着在弯曲的木板上产生深度错觉,又用肌理的方式把所有对深度的暗示重新驱回平面化的实体,强化材料的物质性。从个展《陌生的秩序》到《铁笼的逻辑》,着手在知觉秩序上的视幻转向为以金属为表征的拟仿,并将错位的结构与肌理的物质所形成的隐喻联系在一起。他探索将颜料和宣纸转化为金属的质感,平滑的表面处理成粗砺斑驳的铁锈,并着上氧化后的蓝绿色光。质地的表达有着时间的延续性,穿透时间侵蚀的痕迹,沿着事物的消逝观看,成为对坚固、稳定、秩序的怀疑,而所有这些元素都暗示了一个被人类逐渐遗弃的世界,曾经工业化社会的遗存。
结构和肌理,这两类因素在付帅的实践中不断循环,而所指涉的是内部感知和外部物质相继碰撞的边界,它们似乎在形状变成形式的画布之外继续延伸,前往视觉语言和思想认识“无法预测的黏合”²。从《漏光》系列后,为了增强作品与空间的互动,将作品的投影也归为视觉的补足,给人一种悬浮的状态。画面内部的结构与作品基底的形状,以及灯光展示的投影,三重空间的重叠与交涉,升华为理性与感性、本质与表象、逻辑与抒情之间的对话。
展览标题《堆叠的桎梏》, 依寓于堆叠而产生的小小立方,就是付帅笔下的“阿莱夫”³,自洽循环的微型宇宙。换个角度,闭合成那喀索斯式的桎梏,既开放又拘束,一道深壑的隔离,又试图“摧毁‘自然秩序’的表象,揭示那些被呈现为必要和不可避免的东西只是一种偶然性,就像它必须使以前认为不可能的东西看起来可以实现一样。”⁴
¹出自《天文学家发现其他宇宙的第一个证据》;Technology review.com。
² 引自雅克·德里达;《言语与现象》; 法兰西大学出版社。
³出自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集。标题作品描述了空间中的一个点,它同时包含所有其他空间,该作品还提出了无限时间的想法。
⁴ 引自马克·费舍尔;《资本主义现实主义,没有其他选择吗?》;约翰亨特出版社。
文/严峻峰
上一篇: 仰止个山满乾坤——八大山人纪念馆典藏名家花鸟画特展
下一篇: 龚旭:虎罗汉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