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心——20世纪胸针艺术

  • 展览时间:2022/11/08 — 2023/01/08373
  • 展览空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二层展厅
查看更多详情
展览前言

铭,刻字于器,或颂扬功德,或鞭策自勉,或镌纹留名。在这层含义上,Vintage胸针的“打标”正可谓之“铭”,记录着配饰珠宝品牌的管理架构、生产制作信息以及不同系列的特有标识和视觉考量,映射出品牌各个阶段的发展面貌。同时,这些印记亦是颇具历史意义的收藏参照。

铭,抒怀于器,感念于心,永志不忘。作为最“贴心”的艺术,胸针可谓“刻器铭心”的最佳代言,在时代洪流与个性解放交织的20世纪,Vintage胸针的发展对于珠宝设计的材质及观念皆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打破了时尚与奢侈的限界,彰显着佩戴者的内在觉醒与生存态度。

胸针的雏形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用于兽皮的燧石束扣,真正意义的胸针则出现于青铜时代,主要形式是以实用功能为主的青铜扣针(Fibula),多饰以宝石、琉璃及珊瑚等材质,之后逐渐发展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配饰并“入侵”高级珠宝,亦可作为纽扣、襟扣、领扣、裙夹、帽饰使用。20世纪的胸针艺术发展聚焦于特定历史阶段育成的品类,即本展所呈现的作为配饰珠宝的Vintage胸针,历经了材质、技术、风格、观念的全方位转向。

相对于高级珠宝(Fine Jewelry),配饰珠宝(Costume Jewelry)特指以合金、纯银、黄铜等材质替代贵金属材料,以莱茵石、琉璃、树脂等人造材质替代天然宝石制成的配饰,其价值并未受制于原料贵贱。人造珠宝于20世纪初期崭露头角,虽曾被冠名“伪珠宝”,甚至被反对者视为毫无投资和收藏价值的“旧货珠宝”(Junk Jewelry),但其含义几乎等同于时装配饰,为日常穿搭锦上添花。“Vintage”一词可阐释为“优质的;佳酿的;典型的”“优雅的;复古的;老式的”“特定年份的;珍藏的”等多重含义,而Vintage胸针特指时间跨度约为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由配饰珠宝品牌使用替代材质和人造材质,以高级珠宝技法制作的胸针配饰。这里的“vintage”取义则近似于“复古的”“特定年份的”“值得珍藏的”。

本次展览分为“颤抖心光”“暗夜心芒”“密镶心花”“绽放心火”“叛逆心潮”“风尚心流”六个单元,共展出Vintage胸针及相关配饰143组938件,辅以50余张原版海报及原版设计稿、专利书等纸本文献资料,同类主题的大型展览在国内尚属首次。展览囊括了诸多著名Vintage配饰珠宝品牌,展品均甄选自Vintage胸针藏家郑莺燕女士多年的珍藏,其中不乏经典套系及完整海报组,年代横跨20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覆盖着Vintage胸针发展历程的各个阶段。得益于此,本展方可在这批珍贵实物的基础之上,梳理出完善而聚焦的展陈脉络,以呈现20世纪Vintage胸针艺术发展的时代风貌与观念变迁。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