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文 / 杨飞云
绘画艺术就大的特征而论,即具象与抽象,或在此两端之间交融碰撞、延展生发、变幻无穷。由于东西方的人文气质与哲学思路不同,中国人在似与不似之间把握法度,整体偏向于写意;西方人在具象与抽象的两极进行研究,总体倾向于写真。绘画艺术发展到文化多元互鉴的今天,融合西方的两极状态与中国的中庸思想,中国油画的发展才真正完成从写实到写意再到抽象的绘画全貌,也才形成当下中国油画艺术写实、表现、抽象三者互启共进的学术格局与多元共生的艺术氛围。
一切科学的成果兼因研究自然而进步,一切艺术的创造兼因体悟自然而拓新。人类所有的知识和感悟都是源自对造物的观察和体验,才积累起今天的文明与进步。科学是通过研究自然而获得发展的启示,艺术是通过感悟自然而找到创作的灵感。
经常到大自然中去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景,获得审美体验,进行艺术创作,是一个有作为的画家应该经常持守的本分。这不仅是画家亲近自然、表现生命、锤炼画艺的最佳方式,也是画家用画笔和心灵直接触摸生命本源的有效途径。通过在自然中的写生,人类发现了绘画规律,研究了形体结构和光色空间,创造了完备的绘画知识与法度。无论古今,人们都认同一个道理,就是大自然与人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对景写生就是在源头上有效地获取艺术的生命元素。作为一个画家,不可久离,更不可不做,否则难逃苍白、概念、做作等弊端。正如,巴尔蒂斯所言:“脱离自然的画家会渴死在泉水旁”。
近些年来,在油画艺术无比喧闹的现状中,有名利双收的生意,亦有失落冒进的败象。如写实油画泛起的图像化、精工化、媚俗化的现象,从而缺失了真情实感。表现性油画所兴起的求怪、求异的苍白外象,而弱化甚至放弃了情感的率真表达。抽象绘画泥于语言之放,放言而忘意趣,出现了在绘画语言背后的文化观念、个人情感、民族传统积淀的关系失衡现象。
经综合思考与多方交流,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决定以“中国精神”为主题,举办油画风景展。以提高学术水平,提升审美质量为己任,弘扬真、善、美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举办油画风景专题展进行专项的研讨交流。为推举新人的创造,展示名家的成果,弘扬大家的品质。调动实践与理论的研究与思考,力主产生正向的社会影响与学术的带动效应。
在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更需要精神文明的新进步,更要求与大国发展相匹配的新水平。油画艺术这一非物质的精神重器更需要有学术的高质量与审美的高境界来承载。艺术语言只有达到了尽精微的深度才有可能表现出致广大的感染力。当下的中国油画已经从过去较为狭窄的表现形态发展出极为丰富的语言特色与形式跨度,也从过去的社会实用功能转向艺术本体的审美价值。在古典精神的当代拓展,现实主义的中国情怀与绘画语言的中西融合上切实的展示时代的魅力。
我们的时代不乏优秀的才情与独特的视角。展览作品的艺术语言涉及写实、抽象、表现等方面的探索。在写实性的绘画中我们看到那种品性上的自觉与真情,对所处时代与现实的热爱与关注,在表现上的诚意与质朴。我们也看到表现性的绘画不同于西方的表现主义,在深处与中国的大写意精神自然融合。抽象性绘画与中国“形而上者谓为道”的超然境界相和,绘画性的表现与中国画论中“气韵生动”的绘画意味相生。总之,当前西方的油画艺术似乎在“变冷”,而中国的油画艺术则充满生机,似乎刚刚开始。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油画必然以文质兼优,丰盛饱满的创造力来承载中国精神、中国情怀与中国审美,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油画家的新使命。
上一篇: 从零开始——孙瑶瑶的画
下一篇: 广东省第八届漆画作品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