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曾植(1850年-1922年),字子培,号乙庵,晚号寐叟,又有睡香病叟、菩提坊里病维摩、随庵、谷隐居士、姚埭老民等称号,浙江嘉兴人。清道光三十年生于北京,光绪六年(1880)进士。历官刑部主事、江西按察使、安徽提学使、署布政使、护理巡抚。宣统二年,辞官故里。张勋复辟时北上,授礼部尚书。民国11年卒于上海寓所,享年73岁。其一生经历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张勋复辟、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见证中国之巨变。
沈曾植,作为晚清民国时期之硕儒,学术贡献遍及舆地、律法、医学、金石、书法、宗教学等。王国维称其为“集有清三百年学术之大成且继往开来的学者”。2022年是沈曾植先生逝世100周年,嘉兴博物馆联合其他单位以沈曾植的家族、为官、交友、成就等方面展示晚清一代大儒的“为家孝子,为国纯臣,为世界先觉”之名。
本次展览共展出展品 170 件,大致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展出家族成员的书画作品和沈家一些日常用品、女红绣品、家族墓出土玉器等。第二部分展出沈曾植同年录、奏折、时政言语稿、论军制稿、论教育文稿等为官时期的遗稿,特别是在安徽任期时的很多珍贵照片和文稿都是首次展出;第三部分展出好友致沈曾植书画、往来信札、拜帖名刺等;第四部分展出其学术成就,内容涉及金石书画、诗词文学、舆地、律法、经史、佛学等。寐叟先生治学严谨,综览百家,为“道、咸以降学界之魁杰”。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沈曾植所追求的梦想和事业都已烟消云散,但他毕生追求的儒家风范和学术精神至今仍在影响后人。
沈曾植,作为晚清民国时期之硕儒,学术贡献遍及舆地、律法、医学、金石、书法、宗教学等。王国维称其为“集有清三百年学术之大成且继往开来的学者”。2022年是沈曾植先生逝世100周年,嘉兴博物馆联合其他单位以沈曾植的家族、为官、交友、成就等方面展示晚清一代大儒的“为家孝子,为国纯臣,为世界先觉”之名。
本次展览共展出展品 170 件,大致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展出家族成员的书画作品和沈家一些日常用品、女红绣品、家族墓出土玉器等。第二部分展出沈曾植同年录、奏折、时政言语稿、论军制稿、论教育文稿等为官时期的遗稿,特别是在安徽任期时的很多珍贵照片和文稿都是首次展出;第三部分展出好友致沈曾植书画、往来信札、拜帖名刺等;第四部分展出其学术成就,内容涉及金石书画、诗词文学、舆地、律法、经史、佛学等。寐叟先生治学严谨,综览百家,为“道、咸以降学界之魁杰”。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沈曾植所追求的梦想和事业都已烟消云散,但他毕生追求的儒家风范和学术精神至今仍在影响后人。
上一篇: 此中有真意——齐白石及其师友书画展
下一篇: 康蕾:选择的选择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