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里藏珍珠
文 / 张长收
“草里藏珍珠”一语源自唐宁的最新系列“肉胎并蒂莲”。“肉胎并蒂莲”是艺术家所虚构的形象,它是一种由动植物杂交而成的概念生物。“肉胎”与“莲花”是“哪吒重生”这一典故中的基本意象,“肉胎并蒂莲”的两个花头分别代表着尘世的肉胎性与精神的植物性。唐宁将“肉胎并蒂莲”的诞生、生长环境、特性、拟态、亚种以及由此而生的传说与科学研究(莲花观想之谜)、文化符号进行一一详述。可以说,唐宁用艺术创作的方式编写了一本长篇小说。“肉胎并蒂莲”融合了动物与植物、肉欲与精神、死亡与重生,艺术家尝试用对立的概念去制造矛盾的融合,用虚构的历史模仿真实。
由“肉胎并蒂莲”所衍生出来的沧海桑田系列饰品,据艺术家阐述,“它们经过了岁月变迁,昔日沧海变成了草原中的水洼,海中的花种化成珍珠散落在大地上。天上有星辰,草里藏珍珠”。这一切充满诗意与感伤,让观者不禁沉思其中,又似乎告诉世人这种种表象与幻相终究会尘归尘,土归土。本次展览所呈现的“肉胎并蒂莲”系列作品,是唐宁艺术创作的一个新阶段,是艺术家的自我追问与反省,从外向内的一种转变。
同时,此次展览还展出了唐宁早期创作的作品“门系列”、“窗系列”、“地砖系列”等等,从具象到抽象,从写实到极简,从重构到解构,较为系统地呈现了艺术家的创作脉络。唐宁艺术风格的转变与她的个体经验和求学经历不无关系,她本科和硕士曾经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学习具象油画,如今博士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研究方向是抽象视觉造型规律。
门、窗、地砖等均是日常之物,之所以成为唐宁的创作对象,是因为她希望从生活中提取极简形式的构成,她甚至会反思:何谓“写实”?何谓“抽象”?对于书本中为“写实”和“抽象”所下的定义是否可以提出质疑?比如,一比一等比例创作出生活中的实物是否可以言之为写实?唐宁在硕士期间研究的方向是具象油画的当代转换,比如地砖系列作品与实际地砖的长宽、厚度均一致,色调相同,看起来似乎是抽象,但实际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她在慢慢抛弃早期受基础教学所带来的惯性思维,在反观中探究艺术本质的问题,以一种不落窠臼的方式探索艺术语言的构成。
可以看出,内敛的唐宁身上有一种年轻艺术家少有的睿智与果敢,既不随波逐流,虚度光阴,又不孤芳自赏,落落寡合。从具象到抽象,唐宁在短短几年间完成了个体的蜕变,从抽象再到虚拟,直到“肉胎并蒂莲”的诞生,她建构了一个独特的文化识别系统,看似荒诞离谱,但在我看来,其实是一种艺术家自我价值的认定。她敢于创造一种艺术形象并虚构其历史文化,将之呈现给观者,这需要艺术家的自信与自圆其说的能力,更何况她是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而不是纯文字的方式,这对于艺术家而言是一种巨大的考验。虽然唐宁仍在求学中,但她从未停止思考的脚步。西方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言,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止在于生存。
上一篇: 曙光·伟业——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下一篇: 南方有嘉木——长江流域茶文化展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