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望远方——袁运生

  • 展览时间:2022/09/21 — 2022/10/23491
  • 展览空间:站台中国
查看更多详情

袁运生1937年出生在江苏南通,1955年他入学中央美术学院,师从董希文,1957年他被划为右派,经历了两年劳动改造。1962年,他的毕业创作《水乡的记忆》因具有现代感的绘画语言而引发了一系列风波,毕业他被分配至长春工人文化宫工作18年。1978年袁运生前往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景洪、临沧等地写生,他的《云南白描写生集》就此问世,引起了美术界轰动。1979年袁运生回京,参加了首都机场的壁画创作,《泼水节——生命的赞歌》成为了中国现代艺术史中的闪耀篇章。他以个人化的现代主义装饰风格描绘了傣族风情,引发了巨大的社会争议。其作为70年代末期的文化事件,被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象征。1982年,他赴西北考察写生,并撰写了《魂兮归来——西北之行感怀》,提出反对美学标准的单一化,“追索民族艺术的真精神”「1」。1982年8月,袁运生应邀访美,在14年的美国生活中,与西方的艺术与思想进行碰撞,包括与德库宁、西格尔、劳申伯格等艺术家交流。这一时期,袁运生在创作上进行了广泛探索。1996年,他受靳尚谊邀请,回到中央美院执教,着手推动中国传统雕塑的复刻工作。至今他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并持续深入推进个人的艺术实践。


“眺望远方”,取自袁运生美国时期的一件画作之名(1991年),它也回应了一篇载于1993年《装饰》杂志的访谈《从西方看东方:袁运生先生谈艺录》。「2」因此,展题中的“远方”,或与观众的理解有着一种位移,它反映了彼时身处纽约的袁运生,与其故土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弥远又紧密的关系,而那远方也包含了过去与未来。所以,对他来说,“眺望”不仅是地理上的,也是时间上的,更是心理上的。中国文化所蕴藏的美学资源,一直是他心怀敬畏,并不断探究和追索的对象。相对于袁运生漫长而波澜起伏的艺术历程,本次展览只是作为代表其阶段性探索的一个切面,呈现他在美国时期(1982-1996年)创作的以水墨为媒介的绘画作品。同时,展览撷选了相关文献,通过现场展呈和线上推送的方式呈现袁运生的艺术思想,为观众探寻其创作理路提供线索。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