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是一种朝向未来的规划,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项目”没有通过审批而被抛弃,仿佛卡尔·波普尔所论的“乌托邦工程”一样,永远不可能实现。那种国家意志和历史主义者想象中的愿景正像诸多“艺术项目”一样,最终的结果是:项目取代了作品,方案取代了真实。
展览针对当今艺术家与作品关系的变化,讨论艺术家作为“项目发起人”,而非作品的制作者;而项目的参与者,可以是包括艺术家在内的社会各行各业的公众。在这些“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往往充满不可控性;不预设结果,不规定具体方法,消解艺术家作为创作者的独占权力。艺术家不再行驶作品的主动权,把“制作”作品的权力下放给诸位参与者,采取社会调查或者公众参与的形式,以“项目”和“方案”取代“作品”,实际上也强调了事件的过程而非结果——似乎正是当下中国一些艺术家工作的常态。这种制定项目的工作方式也逐渐演变成一种艺术形式。就如理论家格罗伊斯所言:“艺术不再是为了创造出艺术作品,而是为了记录项目生活(life-in-the-project)”。如此,艺术与生活之间关系的陈旧话题不得不被重新提起,“艺术变成了生命政治(biopolitical),因为它自身已经通过艺术手段创造生活和记录生活”。批评家杰瑞·萨尔茨在《纽约杂志》上评论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时,用到了“后艺术”(Post Art)这个词,用来描述那些“甚至不把艺术与生活分开的作品......那些不是艺术品的东西,而是关于制造东西的动力,它们像艺术一样,把想象力嵌入材料中,把握住创造力是一种宇宙力量......一个化学家或将军可能每天都在办公室里做‘后艺术’”。实际上,关于“后艺术”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从艾伦·卡普罗到库斯比特,都是在意识到了艺术和生活微妙的互换关系时提到了这个词。“后艺术”确实消解了艺术家的身份,使艺术家不再独自占有创造艺术作品的权力;但实际上,又赋予了艺术家更多的选择:首先就是其放弃创作作品的权力,其次是艺术家发起项目引导参与者的权力。
展览以5位项目发起人(艺术家:李波、刘冠南、刘耀华、石玩玩、耶苏)的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为展示对象,注重展陈方式和视觉逻辑的探讨,通过空间搭建和参与者的互动设置展陈模式,形成一种开放式的现场。尝试将“项目”的征集和协商方式以视觉化呈现。对项目和计划本身的展示不仅仅是乏味的文献和档案,而是不同参与者社会和生活实践的汇总,这同时也是“后艺术”讨论的对象。5位“项目发起人”的项目仿佛生动可视的“项目协商”,既是与空间和策展人的协商,又是在互相协商,在有限的展陈空间内“协商”出无限的可能。
文/高远
展览针对当今艺术家与作品关系的变化,讨论艺术家作为“项目发起人”,而非作品的制作者;而项目的参与者,可以是包括艺术家在内的社会各行各业的公众。在这些“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往往充满不可控性;不预设结果,不规定具体方法,消解艺术家作为创作者的独占权力。艺术家不再行驶作品的主动权,把“制作”作品的权力下放给诸位参与者,采取社会调查或者公众参与的形式,以“项目”和“方案”取代“作品”,实际上也强调了事件的过程而非结果——似乎正是当下中国一些艺术家工作的常态。这种制定项目的工作方式也逐渐演变成一种艺术形式。就如理论家格罗伊斯所言:“艺术不再是为了创造出艺术作品,而是为了记录项目生活(life-in-the-project)”。如此,艺术与生活之间关系的陈旧话题不得不被重新提起,“艺术变成了生命政治(biopolitical),因为它自身已经通过艺术手段创造生活和记录生活”。批评家杰瑞·萨尔茨在《纽约杂志》上评论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时,用到了“后艺术”(Post Art)这个词,用来描述那些“甚至不把艺术与生活分开的作品......那些不是艺术品的东西,而是关于制造东西的动力,它们像艺术一样,把想象力嵌入材料中,把握住创造力是一种宇宙力量......一个化学家或将军可能每天都在办公室里做‘后艺术’”。实际上,关于“后艺术”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从艾伦·卡普罗到库斯比特,都是在意识到了艺术和生活微妙的互换关系时提到了这个词。“后艺术”确实消解了艺术家的身份,使艺术家不再独自占有创造艺术作品的权力;但实际上,又赋予了艺术家更多的选择:首先就是其放弃创作作品的权力,其次是艺术家发起项目引导参与者的权力。
展览以5位项目发起人(艺术家:李波、刘冠南、刘耀华、石玩玩、耶苏)的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为展示对象,注重展陈方式和视觉逻辑的探讨,通过空间搭建和参与者的互动设置展陈模式,形成一种开放式的现场。尝试将“项目”的征集和协商方式以视觉化呈现。对项目和计划本身的展示不仅仅是乏味的文献和档案,而是不同参与者社会和生活实践的汇总,这同时也是“后艺术”讨论的对象。5位“项目发起人”的项目仿佛生动可视的“项目协商”,既是与空间和策展人的协商,又是在互相协商,在有限的展陈空间内“协商”出无限的可能。
文/高远
上一篇: 我从汉朝来——汉画像石与汉赋中的汉代世界
下一篇: 心·映:明代女性绘画中的情感世界

最新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