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迎二十大“春华秋实”——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退休教师朱春华教授书画展
- 展览时间:2022/09/08 — 2022/09/14569
- 展览空间:苏州大学美术馆-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601号楼
展览前言
暑假前,朱春华老师来到我的办公室,告诉我说,2017年以来,他一直在家潜心创作,积累了不少的作品,将在学院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并嘱我为他的展览撰写前言。听到此消息后,首先感到非常高兴,对老师的画展成功举办充满期待,预祝展览圆满成功!其次,作为朱老师的学生,被委以此重任,有些诚惶诚恐。朱老师是我的长辈,恩师的为人和学术造诣令人敬仰,作为晚辈除了尊敬之情,无从表达。然而,恭敬不如从命,更重要的是能够先睹老师的新作,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朱老师是我读大学时的老师,后来又是我工作时的领导。他给我的印象是,为人谦虚低调,待人热情诚恳,做事认真专研、一丝不苟,这种为人处事的品格成为我们这些学生学习的榜样,也影响了学生对于人生的理解。记得,当年朱老师教授我们班的花卉写生课程,其扎实的基本功和广博的艺术修养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我们在花房面对品种繁多、姿态各异的花卉时,总是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朱老师的现场演示却能让我们茅塞顿开。在他的笔下,撇丝、泥点、晕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面对不同的对象,往往都会运用恰如其分的表现方法,将这些千姿百态的花卉予以完美呈现。今天,当我看到朱老师的近作时,感觉如同当年。
朱老师的中国画似乎无法依据传统的国画分类方法将其分为山水、花鸟、人物,若仅仅就其描绘的对象而言,这些题材他都有涉及,但其绘画的样式却是独特的,无论是整体的空间布局、结构经营,还是画面的线条组织、色彩构成都呈现出自我的风格。也许是因为长期从事染织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研究的缘故,他的画总是能让人体味到节奏和韵律的装饰之美,以及对待生活和艺术“以真为美”的基本态度。在他的画中,还能让我们感受到“外事造化,中得心源”和博采众长、开拓创新,以及打破边界将设计与美术跨界融合的艺术探索。正如他自己所言:“要尽可能扬长避短,使专业特色与国画创作有机融合,创作出具有一定艺术特色的作品来。”“生命有限,人生无价,艺术探索无边。”这是朱老师在《国画创作随感》中的感言。
祝恩师健康长寿、艺术之树常青!
姜竹松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上一篇: 无形之形——罗小平雕塑作品展
下一篇: 王鲁湘的 美学世界

最新展讯